首页 > 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新时代上海司法行政人候选人(社会类)

裴大凤(新航社区服务总站虹口工作站站长)

  裴大凤同志现任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虹口区工作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长期从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已孜孜不倦耕耘十余载,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近日,在全国开展的“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主题评选活动中,她荣获了“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特别提名奖”,是上海市唯一入选的社区矫正工作者,成为社工队伍的排头兵。她善于钻研、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工匠精神值得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的同志们学习。

  扎根一线精于服务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裴大凤同志与社区矫正结缘于2004年。那时,上海的社区矫正事业还刚刚起步,裴大凤同志克服办公环境艰苦、工作资源有限、没有经验可循等困难,认真钻研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帮助服务对象在自我认知、心理常识、情绪调节、行为规范、生命态度、家庭关系等方面不断增强动力和信心,服务对象的满意率综合评定高达98.7%。社区服刑人员韩某假释后,因就业问题前往居委会吵闹。裴大凤同志及时跟进,耐心引导韩某,主动前往街道和居委协助他办理劳动手册和临时补助,并通过就业援助为其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韩某在表扬信中动情地表示,是自己将第一次来访的裴老师赶出了家门,然而裴老师不计前嫌,让自己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十多年来,裴大凤同志参与帮教的社区服刑人员有30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有1100余名,个案多次被中央和本市媒体报道,体现了社工的社会价值、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口碑,并成为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专业建设团委员和高级督导。她担任新航虹口工作站负责人后,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精力开展业务能力建设,在社区矫正领域充分展现了社工的作用。她因地制宜开创了“兵教兵”互助工作方法,在社工中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互动氛围,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建立起同工督导、骨干社工和初级社工组成的业务梯队,大幅度提升了新航虹口社工队伍的专业水平。

  敢为人先勤于探索

  特殊对象帮教工作多年的实践,让裴大凤同志深切的感受到家庭支持在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裴大凤同志深入寻找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刑人员帮教服务有效契合的路径,多年来坚持以家庭行为和心理治疗为研究课题,撰写的《家庭治疗在社工帮教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被《社区矫正评论》(第六卷)收录。她率先尝试在帮教中运用家庭结构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使服务对象的问题纳入人际交往、家庭系统的范畴,将治疗的焦点由个人转向家庭,通过协助家庭寻求更有效的交互模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服务对象重建社会人格,更好地面对社会做出适应性的改变,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如刑满释放人员王某,在狱中服刑近20年,出狱后由于适应能力较差,与家人发生矛盾冲突,儿子和亲戚朋友都与其断绝交往。裴大凤同志一方面帮助王某正确认识自身问题,树立生活信心,另一方面从改善母子关系入手,帮助修复了家庭关系,使一家人得以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自2013年起,裴大凤同志带领她的团队设计申领了虹口区民政局的“启程心理矫正”心理服务公益项目,受到专家肯定,该项目于2014年获得上海市宣传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示范奖”,2015年又获得上海市综治委“综合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十余年来,裴大凤同志与同事们不断探索社工服务模式,参与课题调研20余项,其中8篇调研文章被中央、市级刊物刊载,在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领域发出了一线社工的声音。

  服务社区乐于奉献

  裴大凤同志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去帮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除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以外,外来务工人员、自杀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等也成为她服务的对象和研究的领域,并被吸收为上海市应急服务团成员。她积极参加社区专业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及推进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就业小屋”、“爱满新航”、“新航港湾”、“心灵导航”、“爱启新航”等20余个本市和虹口区的公益服务项目。作为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裴大凤同志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凉城新村社区多项志愿者活动,在全区各个街道举办心理讲座,用自身专业特长为前来求助的社区居民答疑解惑,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展现了一名社会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十多年来,裴大凤同志累计接待社区来访咨询854人次,开展心理讲座100多场,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次,还主动参与社区反邪教帮教转化工作,被评为上海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帮教能手。裴大凤同志先后当选为虹口区第九届和第十届党代表,荣获上海市“关爱行动”优秀志愿者、上海市五星志愿者、上海市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市优秀社工等多项荣誉称号。裴大凤同志在社区矫正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取得的成绩,承载了她十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凸显了她对社工职业的岗位信念、对专业领域的精进精神、对履行党员责任的坚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