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新时代上海司法行政人候选人(社会类)

孙桂英(奉贤区海湾桂英工作室人民调解员)

  孙桂英是上海奉贤桂英人民调解工作室主任、市人民调解协会理事、区人民调解协会副会长、上海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现年61岁的她是一位老知青,上山下乡的艰苦经历,铸就了她坚韧顽强的意志和果断干练的作风,也让她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这是她一辈子无悔的选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无悔付出,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也取得了无数的成绩和荣誉,这是对她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她付出的最大褒奖。

  一.孙桂英是化解疑难矛盾纠纷的模范

  她通过实践工作中摸索出的“五心工作法”,即:热心接待,妥善安排;耐心倾听,理顺关系;细心观察,因势引导;倾注爱心,真诚相助;持有恒心,注重效果,以及“注重法理调解,知法用法,唤醒良知;注重热情调解,真情打动,互让互谅;注重迂回调解,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注重合力调解,借助外力,破解难题。”的“四步调解法”,在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中屡试不爽,成效显著。

  死亡赔偿起纷争,法理交融巧调解。2015年4月某日,桂英调解工作室外院子里聚集了一群披麻戴孝的来访者,面对这突发情况,孙桂英沉着冷静,她将来访人员安置到会议室安抚情绪,邀请家属代表到调解室了解事情况,得知:家住闵行浦江镇的金某3月由朋友介绍到海湾镇某园林植物研究所面试后明确录用做基层管理人员,待办妥手续后正式上班。正当金某离开时看到苗圃人员为运输苗圃一事伤脑筋。金某表示自己会开拖拉机可以帮忙运送苗圃。得到基层管理人员默许驾来原单位拖拉机带领几个苗圃工作人员前往燎原某苗圃园进行作业。15时许金某驾车在苗圃附近的乡村小路上因倒车操作不慎拖拉机侧翻路边水沟里导致溺水窒息死亡。

  面对家属提出的巨额的工伤赔偿金诉求与研究所提出的因金某未正式签订劳动协议并办理相关劳动保险导致无法享受工伤死亡赔偿待遇意见的现状,她认真听取双方陈述、细心观察几个主要谈判者心理变化和语言细节后,她首先单独约见死者家属,从法律层面上与家属商议工伤赔偿相关政策规定,明确了不能在法律意义上进行工伤赔偿,但帮助死者家属最大程度争取补偿金,前提是必须疏散围堵在企业的家属,恢复研究所正常的工作秩序,理性的回归到谈判桌上。经过她近两个多小时循循善诱的沟通和努力,最终,双方就补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研究所参照工伤标准给予金某家属丧葬费、工伤补助金、亲属抚恤金,另给予若干万元的人道主义补偿金。

  她是海湾镇的“老娘舅”,更是奉贤区的“老娘舅”。

  二.孙桂英是参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模范

  担任过基层司法助理员的她,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充满了感情与激情。

  2012年6月,由奉贤区司法局主办、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承办,在奉贤区人民广播电台FM调频“阳光95·9”频道开设一档以孙桂英同志名字命名的民生类人民调解广播节目——《桂英说法》。节目设置了两大板块:“情与法”,主持人、调解员、律师以案释法;“有问必答”,接答听众热线电话、解答“电子邮件”与微博上的听众提问。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每月第一、第三周周二10:00~11:00直播,第二、第四周同一时间重播。

  她不仅担纲“桂英说法”节目,还作为区法治宣讲团成员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宣传月月行”宣讲、设摊咨询活动,还经常受邀为本区安置帮教对象、社区矫正对象、行为偏差青少年、涉毒对象及其家属授课宣讲,全方位的介入到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用她的话讲,我永远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员。

  三.孙桂英是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的模范

  作为市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志愿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区十大杰出女性、区十大感动人物、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拥有者,她站得更高、想得更深、做的更实。

  仅近5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她参与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各类座谈会、调研会20次,每次,她都能从上级要求、现实需求、群众诉求出发,参政议政、献计献策,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顶层设计贡献才智。她为全区各部委办局、街镇干部开设讲座22个,听众1500余人次。她参与基层社区群众宣讲、服务活动61场,受众4000余人次。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她就会不遗余力的向听众传播法与德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精神,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