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低沉的苍穹下大雨如注,灰色的雨幕同乌青的监狱大铁门融为一色,沉重的雨滴打在防暴队员的头盔上“啪啪”作响。监狱指挥中心大厅内一道专注而锐利的眼神正时刻注视着屏幕上发生的一切。
“防暴队是否就位”?
“就位”!
“警卫队是否就位”?
“就位”!……
“移押开始”。随着一声号令,女犯移押工作正式启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按照着预定方案进行着。
这个目光坚毅,指挥若定的人就是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党委委员、副所长王剑。
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为了圆满完成移押任务,王剑几夜未眠。在移押工作开始前的几个夜晚,值班民警总能远远望到办公室闪动着的那个笔直干练身影。喝一口浓茶提神、用一支笔在工作本上反复圈画,他在认真思索管区犯情,推演警戒站位、预设移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每一个环节他都仔细考量,力争移押方案的无懈可击。
一声令下三军随,对口援助好儿郎
2017年,王剑将敢于担当、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带到了赴外地对口援助的岗位上。得知上级关于对口援助的号召后,王剑同志在第一时间向组织表态,愿赴外地工作。同志们都知道,这个决定不容易。年幼女儿需要父亲的陪伴,年迈的父母也需要儿子的赡养。但面对组织召唤,他最终做通了亲人的思想工作,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将个人利益服从于组织需要,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和政法干部的党性和觉悟,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为了让来自上海司法系统不同单位和不同岗位的60名民警形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队伍,王剑一踏上“新岗位”,就立刻着手组织民警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小组,选出支委成员并进行合理分工,使得60名民警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规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来到新岗位不久,王剑同志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一刻也不敢懈怠。一天晚上,王剑的手机急促的响起,领导告知他发生突发状况。他一手拿着电话,一手穿起警服,第一时间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待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时,已是万籁俱静的深夜。工作中,他尽己所能地参与其中,经常就监狱警务运作机制、罪犯管理模式等与同行们进行探讨交流。
艰辛同尝,风雨共济
王剑作为赴外地对口援助这支队伍的领队,始终坚持与同志们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他和大家一样,一开始,水土不服,身体状况并不好。但作为大家的主心骨,他没有吭声,简单的吃了几片药就继续投入工作。当得知民警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王剑主动前往跟班工作。数天的跟班让王剑同志整整消瘦了一圈,人也晒得黝黑,在他的带领下,同事们再也没叫过苦,说过累。此外,只要有民警身体不适,王剑同志总是第一时间前往慰问并安排就诊,体现了浓浓的战友情。大家都知道,这个领导心中有我们。王剑同志在工作中充分发扬了新时期红烛精神,并将其和艰苦创业的牌楼精神完美结合,展现了上海司法行政人民警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