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新时代上海司法行政人候选人(综合类)

费萍(嘉定区司法局真新司法所所长)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嘉定区司法局真新司法所所长费萍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心忧百姓,无谓何求的司法行政工作者。身为60后的费所长,浑身透着80后的朝气,在同事眼中,她是位很“潮”的大姐,不但生活中如此,在工作中也时时不落于年轻人之后,坚持“真情做人、激情做事”的人生理念。比如,在法治宣传工作上,她提出创新载体,利用网络媒体开辟法宣教育阵地,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260余次。什么微博、微信、QQ群玩儿的倍儿溜;面对社区群众发生的矛盾纠纷,她提出建立社区老娘舅调解志愿者队伍以及开展专业联调机制的新观念、新方法,将一串串愤怒的火苗消于无形。在她的带领下,真新司法所2011年被市司法局评为“示范司法所”, 2013年被市司法局评为“五好司法所”,街道调委会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海市老年维权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她本人先后4次被区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2010年8月在“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立功竞赛活动中被嘉定区委、区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并得到国家司法部的通报表彰。2015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临危不惧,维护公平正义勇闯前阵

  费萍同志常说:“基层司法所是一座维护地方稳定的立交桥,上通党委政府、下达百姓群众、横牵公检法、纵连百姓心”。

  五年来,费所长以“救火队员”的身份出现在一个又一个群体性事件中,先后调处了曹安国际商城商户跳楼、利富商都、国际鞋城、好乐厚生广场业态调整等各类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矛盾纠纷21起,没有一起因处置不当而使矛盾激化,没有一起发生民转刑和非正常死亡事件。

  创新进取,真情调解一心为民

  费萍同志一直强调:“很多小矛盾、小纠纷,如果早发现、早化解,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如果不予理睬,甚至推诿扯皮,很容易成为引发极端恶性事件的导火索”,费所始终把建设第一道防线作为首要任务,把多化解一件纠纷、给社会带来多一份安宁作为己任。她主动把“大调解”对接“大联勤”,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社区老娘舅调解志愿者队伍,加强“第四横”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摸调解工作网络,真正的做到了情况清,信息灵。尽心尽责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真正充当缓解党委政府压力的“减压阀”,架起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虽然很多矛盾纠纷处置起来特别费神,但每每看着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心头会感到无比欣慰……百姓的满意是我做好工作的最大鼓舞与激励”。她喜欢深入基层,每次到社区,几句亲民生、接地气的话就拉近了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她对群众的事特别关心,总是装在心里,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有人曾对她说:“你那么认真干什么,不行还有法院,让他们打官司去。”她笑笑:“没办法,我们司法所就是干这个的。况且老百姓打官司不是件容易的事,费钱、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

  无私奉献,恪尽职守无怨无悔

  从事基层政法工作十多年,费萍同志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常常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高血压、糖尿病,加上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时连走路都很吃力,但从来听不到她叫一声苦和累。在基层科长岗位上扎根奉献十数载,很多同事都已走上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但她由于学历和年龄,仍在原地踏步,有人说她“亏”了,对此她付诸一笑。孜孜不倦,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一方安宁。她常说:“很多事情不用去翻阅法律书,就是摸着自己的良心去衡量,也能分出个是非曲直来。”

  是的,法治中国的主题并非高深难测,贵在每一位政法工作者本着良知,予民公正、知民冷暖,用正气之笔去书写一个大大的“法”字,这就是费萍同志,一位“大司法人”的光荣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