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君同志系虹口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自2004年从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林盛君同志平时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自觉增强党性修养,用自己的热情和奉献,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一、勤于学习、努力实践、敢做社区矫正领头雁。林盛君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坚持规范日常管理,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和手段,带领团队完成《虹口区社区矫正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虹口区心理矫正的实践与探索》等多项调研课题,不仅在上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更为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务上的借鉴。其中,安置就业基地、心理矫正、青少年分类矫正都被上海司法局推广全市实施,特别是虹口区培育成熟的三个安置帮教基地都成为上海市中途驿站,为全市的三无人员的安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建章立制,凝聚合力,着力提升团队工作效能。林盛君同志以身作则,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队伍廉洁意识。制定《虹口区社区矫正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关于严禁虹口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违规收受财物、接受宴请的若干规定》等文件,通过每季度对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廉政风险排摸,每半年对各单位进行廉政风险排摸,梳理出11项廉政风险点,以此为抓手每年与全体工作人员签订廉洁执法承诺书;举行“算账守法”专题教育活动,开展警示教育,进行专题讨论,打造一支公正廉洁的执法队伍。二是树立队伍良好形象。制定《虹口区选派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民警绩效考核管理评分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虹口区关于实施特殊人群众服务专业社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和《虹口区司法所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考核目标》等文件,将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打造成长平台。每周与全体工作人员开展谈心,及时掌握思想动态,深入听取意见建议。定期举办微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与全体工作人员研究解决疑难案件,提升队伍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整合资源,化解疑难,确保社区的和谐与稳定。林盛君同志严格落实成员单位、矫正中心、司法所三级研判制度,加强工作联动,完善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等协作配合机制,强化全区社区服刑和刑满释放人员的日常监管,做到“五清”,即“基本情况清、突出矛盾清、言行动态清、对策措施清、责任人员清”。在重大节日和重要安保工作时期,她修订《安保工作实施方案》、《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带领矫正民警、专职干部、矫正社工和帮教志愿者严格落实各项安保措施,明确责任人员、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保障信息渠道畅通,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她主动与各监所加强沟通,将安置帮教工作向前延伸,形成“无缝衔接”,将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多方协调与社会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化解各种疑难案件。自2016年以来,共解决户口、居住问题等疑难案件60余件,减少对象因生活困难铤而走险的可能。林盛君同志还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探索精准性帮扶,如规范过渡性基地建设,举办“爱的黄丝带”特殊对象专场招聘,开展“虹苹果”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系列关爱活动。自2016年以来,共关爱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250人次,发放助学金15万余元;实施近300人次的民生帮扶,帮助再就业50余人,发放帮困金额达20万余元,获得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适应形势,创新管理、确保社区矫正的规范性,林盛君同志以理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大胆探索矫正帮教工作新模式。制定《关于开展社区矫正集中执法的实施意见》,对工作程序、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规范执法要求,在全市率先打造“1+4+x”社区矫正执法模式。制定《关于虹口区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实行合议制度的规定》,由局分管领导主持召开、相关人员参与合议制会议,对日常行为奖惩,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等执法工作形成合议决定,形成“以制度规范流程,以流程优化管理,以管理完善制度”的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执法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此外,林盛君同志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带领团队开展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为上海市安帮系统第一家试点单位。
五、扎实工作,乐于奉献,是默默奉献的好党员。矫正科工作繁琐,突发状况多,林盛君同志总是身先士卒,迎难而上,经常加班加点,把危机事件转化在萌芽状态。她关心关爱矫正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每一位生病住院的同事,她都会前往慰问。得知一位同事的孩子患白血病后,她积极带头并倡议伸出援手,在她的感召下,矫正中心共为这名同事捐助10000余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林盛君同志还积极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居住地所在凉城街道的社区平安建设,不论是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现场,还是节假日社区志愿者值班宣传活动,不论酷暑、黎明还是深夜,都经常活跃着她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