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同志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区司法局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先后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区人民调解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方面,加大指导协调,推进长宁相关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和成效。
1、坚持创新求质,医调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注重工作整合联动,调动各类资源协力做好医患纠纷化解工作。深化与区卫计、区法院、区公安、PICC长宁支公司和区医调委“五位一体”协调机制,集思广益研讨解决医调工作中碰到的瓶颈问题。联手探索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与新医疗责任保险衔接机制,实现了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并积极向部队和民营医疗机构拓展延伸,确保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有效履行,保障了患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该做法入选2017年“第三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30强。与区卫协合作,加大民营医疗机构纠纷的引出和化解,及时给出相关纠纷调处结果的行业提醒,源头预防和减少民营医疗机构纠纷发生。在全市医患纠纷受理数下降明显的情况下,长宁因工作基础较好,受理数升幅明显,并在市局业务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
2、坚持稳中求进,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发展。严格按照市局对“三调联动”及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组建成立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并切实发挥其枢纽平台作用,做好对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服务保障,积极拓宽人民调解的覆盖领域,推动人民调解精准化发展。按需组建了区工商联民商事调委会和区知识产权调委会,加大对成员企业间及与外部的民商事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的化解力度,并对简单类消费争议纠纷实施了政府购买服务。巩固深化诉调对接机制从区法院向市一中院延伸,成立调解工作室,受理二审诉前及审中委托调解,实现人民调解与国家二审终审诉讼制度的无缝衔接。目前工作室调解结案103件,累计协议金额7583万元。调解员钱秀珍受到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寅亲切接见。发挥协会凝聚效应,通过上岗宣誓、统一着装、协助市局成功举办第二期人民调解大讲堂活动等举措,全面提升长宁调解的影响力。2017年1名调解员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3、坚持先行求效,司法行政三项改革性工作顺利落地。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紧的困难,发动科室全力以赴提前高质完成三项改革工作。推进中,先后出台《长宁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建设方案》、《关于长宁区推进居民委员会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长宁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方案》,从制度层面引导三项改革顺利进行。并探索2+4+3工作模式,形成具有长宁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室运作机制,实现了年底居委法律顾问、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和居委公共法律服务室的“三个全覆盖”,提前半年完成市局交办任务。有效将改革性工作与司法所标准化建设、社区平安建设相融合,取得双促双赢。按照“成熟先行、逐步推进、标准建设、精细管理”的创建思路,指导虹桥、天山和新华司法所顺利通过标准化司法所验收。司法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王双全实地考察虹桥司法所时,对其标准化创建、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还率先在全市建立了“1+10+185”的微信塔群,实现工作的上通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