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新时代上海司法行政人候选人(综合类)

杨小刚(宝山区司法局罗店司法所副主任科员)

  杨小刚同志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一名普通司法行政工作者,是迷途者回归社会路上的一盏心灯,也是温暖大墙外服刑者的一缕暖光。工作中,他时刻不忘初心,以心系群众、服务为民的责任与担当,走出军营仅仅两年,已成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

  一、勤练内功打基础,从“新兵”蜕变成“强将”

  杨小刚同志对工作的热爱,源自于他对职业的尊重。“虽然有法律专业背景,但隔行如隔山,我必须熟悉掌握司法行政专业知识,这样才对得起司法行政干部的身份。”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2015年10月,杨小刚同志从部队转业,成为宝山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员。凭着对业务知识的渴求,憨厚朴实的他不甘落后,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主动利用休息间隙研究司法行政工作特点,熟悉司法行政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定。两年来,凭着孜孜的求索精神,扎实的业务功底,原本是门外汉的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懂政策、熟调解、精帮教的业务骨干。2016年在单位组织的矫正条线比武竞赛中,他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2017年度被评为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被宝山区罗店镇评为“罗店镇平安建设先进个人”。

  二、心系群众守清廉,真情帮扶愿做“暖心人”

  杨小刚同志工作中每天要与辖区内各种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打交道,他心里总想着:若是多一个帮教对象改过自新,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和稳定。他不仅耐心细致地做好管理教育工作,而且还主动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曾有一名矫正人员,因重病每日需要花费巨额医疗费用,但缘于其原先工作特殊性,在入刑后他无法像其他人一样获得医疗保障。了解情况后,杨小刚同志多次与社保部门协调,终于解决了医保问题。

  作为一名党员,杨小刚同志始终坚守纪律底线不动摇。帮教对象及其家人有时出于感谢或是疏通关系等目的,会私下送给他礼金红包,对此他坚决予以谢绝,并对他们进行了严肃地批评教育和耐心地政策解读,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情况。

  三、甘于奉献忠职守,责无旁贷当好“补位者”

  杨小刚同志常说:“我是一名农村娃,从一名战士到一名军官,如今成为一名司法行政干部,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必须珍惜,懂得知足和回报。”

  杨小刚同志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司法行政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去做,所里同志需要帮助,他都会义无反顾。去年年初,所长因为身体原因,病休了两个月。他勇于挑起担子,对外联络,对内协调,努力确保司法所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当时正是他女儿面临小升初的关键时期,繁忙的工作使他无心顾及女儿学习,有时妻子和女儿会有些怨言,他总是说:“到了新单位我必须全心投入,单位现在人手不够,作为一名党员,我责无旁贷。”从部队到地方,他总是认为,只有在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干点事,心里才会踏实,只要同事和群众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了,也就知足了。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杨小刚同志,既没有多高的专业学历,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书写着新时期一名普通司法行政工作者的炽热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