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创业买房,我创业卖房

优刻得创始人 季昕华:

  【人物小传】:

  季昕华,1979年出生,上海优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优刻得创始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国家工信部、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科委技术专家,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青年创业奖”等荣誉称号。

  “在创业最初阶段给予优刻得理解以及最重要支持的,不是风险投资人,而是党和政府。这是我的幸运,也是中国创业环境的重要底色。”

  过去十年,是云计算在中国昂扬奋进、陡然上升的十年,更是中国历史上创新创业活力最充沛、热情最饱满的十年。离开这个背景,就无法理解我和优刻得的成功。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业最初阶段给予优刻得理解以及最重要支持的,不是风险投资人,而是党和政府。这是我的幸运,也是中国创业环境的重要底色。

  知音难觅,杨浦最懂我

  现在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十年前云计算处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如今被称为云计算之父的王坚还是不少人口中的疯子、骗子。但我在盛大云工作期间,已经清晰感知到市场的变化:从 2005 年,美国云服务市场就开始持续增长,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中国大概率会走出相似的发展路径。云必将成为和电等同的基础设施。

  2011年,我决定开始创业。没有背景、没有资金,只有技术团队和对云计算坚定的信心,我去过深圳、杭州、重庆、北京、苏州和上海,见过不下1000个天使投资人。但当时人们对云计算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业内做云计算的也只有盛大和阿里云。我南北奔波许久,只是感到知音难觅。

  思量许久,我带着卖房筹措来的400万创业资金,回到了母校所在地——上海。我曾在这里完成了从农村孩子到计算机黑客的转变,坐在电脑前如鱼得水;也曾在大学第一次尝试创业,创立了“阿拉上海”(类似现在的大众点评),那是1999年的事,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起来,这个模式还不具备充分发展的环境,成了一个失败的教训。

  上海没有让我失望。2010年,上海就发布了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云海计划”,通过“基金+基地”的模式发展云计算产业。全市首个“云计算创新基地”就在杨浦区五角场大学城附近的云海大厦。

  与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交流时,我惊讶地发现,对方聊起云计算不仅毫无障碍,而且区政府对云计算技术的了解、对产业的期待,与我们的设想非常契合。对方还告诉我,云计算企业入驻到云海大厦,就能享受包括三年房租补贴在内的各种扶持措施。

  当然,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更看重的不是获得多少资金扶持,而是当地政府是否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的格局和趋势,是否真正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这些才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关键。和上海政府部门接触之后,我们没有犹豫,当天就决定把企业注册在杨浦。

  入驻云海大厦还带来了持续的生态供给。2012年,优刻得成立并入驻。楼里几十家云计算企业,无论是下游客户,还是上游供应商,在同一幢楼里就能联系。“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集聚态势,帮助了我们只有8个人的小公司放开手脚创业。2013年4月,最热门的手游大掌门将业务转投给我们,优刻得逐渐在游戏领域打造出了自己的“根据地”。

  理工男成就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

  对资本和金融的理解是我这个理工男创业路上的大课题。优刻得的上市之路不算顺畅,从2016年寻求海外上市,到后来转战A股,再到调整策略瞄准创业板,我遭遇了创业路上最苦涩的经历。

  原先创业板上市对于企业连续盈利有明文规定,为早日完成上市计划,优刻得调整经营策略,将重心从大刀阔斧的扩张以赢取未来,转为开源节流,实现盈利。此时,恰逢云计算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特别是巨头仰仗着雄厚的实力,引发一轮轮“军备竞赛”,优刻得由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当时的我,内心非常焦虑,公司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一定要想办法改变现状。我和员工们一起商讨改革方案,希望重塑核心竞争力,重新出发。

  2017年,大环境层面的好消息接踵而来。年底,国务院发布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百万企业上云”的规划。更重要的是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2019年初,科创板制度规则发布,为同股不同权、红筹企业、未盈利企业的上市打开大门。作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云计算被科创板纳入推荐上市重点鼓励行业之一。

  接连的好消息让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优刻得的上市之路也更加明确。2020年1月20日,优刻得上市,成为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A股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使优刻得获得了品牌背书,投入研发的资金支持,以及通过股权激励,吸引高端人才,和更多与行业上下游合作的发展机会,为未来技术发展做储备……优刻得的路越走越宽。

  上市前夕,回顾公司的创业历程,我写了一封公开信:

  大家都知道云计算创业难,这是一个需要重资金、重资产、不断投入的行业。我们选择了一条艰难、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奋斗之路,无畏前行。从8年前8个人的创始团队,到今天1000多个人的上市公司,我们用自己的不懈奋斗证明,在中国坚持做底层基础技术开发的创业企业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注:图片由优刻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