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共同主办2020年中德专家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宜居城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上海市副市长陈群,艾伯特基金会理事长罗兰德·施密特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市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姜平,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雷伯曼出席会议并致闭幕辞。市政府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才华出席,市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詹咏主持研讨会。全体市政府参事出席会议。
陈群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德两国城市发展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近年来,上海市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促进城市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德国在城市化方面有着先进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建设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宜居城市是两国城市共同的发展愿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特别有意义,也特别有价值。希望双方能够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实现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罗兰德·施密特表示,城市不仅是繁荣和创新的发源地,也是充满特殊挑战的地方。全球范围都在广泛讨论如何将城市打造成社会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以及中国的城市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中国的城市具有强大的融合能力,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寻常的发展机会。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开展富有成果的交流,并期待有进一步的合作。
姜平在闭幕致辞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和中国城市群的崛起,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轨迹、趋势和规律。宜居城市首先要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要让城市更美好,就要围绕着人的需求来改造和更新城市的住房、交通、社区服务。在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效率、效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更关注人在宜居城市中的核心作用。宜居城市也要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市民的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和市民的良性互动。上海在崇明生态岛规划、城市绿地建设、河道治理以及垃圾分类等方面形成了不少经验。目前,上海正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希望中德两国专家在宜居城市领域进一步分享经验,共同推进宜居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雷伯曼认为,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我们利用现代科技,实现隔空交流,成功举办此次中德专家研讨会很有意义。宜居城市的内涵与上海正在贯彻的人民城市理念有相通之处。对政府而言,面对不断变化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手段和措施,其中社会参与机制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上海和德国的专家通过研讨,提出了很多想法与理念,给人以启发,这将对双方的工作带来帮助。相信与上海的合作将不断深入。
主旨演讲中,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约翰·耶森教授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欧洲城市发展经验和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发展策略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宜居城市的共同特征与核心功能。上海市政府参事汪孝安从城市发展脉络的启示、上海城市更新政策与实践、城市有机更新的挑战与对策等三个方面,从“人民城市: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的视角出发,深入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理念。
研讨会的两个专题研讨环节聚焦宜居城市的治理,分别围绕“如何实现多元共治”和“如何应对变化和挑战”主题。德国汉堡城市发展与住房部参议员多罗西·施塔佩尔费尔德通过汉堡市民参与治理的案例,向大家介绍了以多元共治方式实现宜居城市治理的观点。市政府参事唐子来从空间治理范式转型,城市宜居水平提升,以及应对未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结构变化等三个维度,阐述了宜居城市的治理。
市政府参事杨建荣、蔡建国、吴爱忠,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原则与规划法规立法处前处长乌尔里希·哈茨菲尔德分别主持各单元的专题研讨。市政府参事王祥荣、关保英,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建设、住房、城市发展与交通部前国务秘书米夏埃尔·冯德穆伦,德国联邦建筑、城市与空间规划研究所欧洲(和国际)空间与城市发展处高级研究员安德烈·米勒分别就专题报告的内容进行点评。
与会的市政府参事和在线的德国专家们还围绕如何更好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怎样形成并保留城市特质,以及城市转型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来自本市相关部门、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研究团队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