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有用吗
2025-10-13 09:55 来源:东方网 作者:从建华
最近大家热议健康体检到底有没有用?“我身体好好的,吃得下,睡得着,干嘛花那钱去体检?”“查又查不出问题!”很多人提到体检,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但事实上,体检不是“没病找病”,而是及时发现“看不见的健康风险”——那些早期没症状、一旦爆发就很麻烦的疾病,很多能靠体检提前发现。
一、体检的核心价值
很多人觉得“没不舒服就是健康”,但慢性病、癌症等大病,早期往往“悄无声息”:
1.慢性病早干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可能没有头晕、头痛、口渴等症状,但血管、器官已经在悄悄受损。体检时的血压测量、血糖血脂检测,劲动脉B超,心电图,能帮你在指标刚超标时就发现问题,通过戒烟戒酒、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就能缓解,避免发展成心脑血管(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
2.癌症早筛查: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高发癌症,早期治愈率能达到80%以上,但晚期治愈率往往不足10%。比如肺癌早期可能只是肺部有个小结节,自己毫无感觉,通过低剂量螺旋CT就能发现;结直肠癌早期的息肉,在肠镜检查中就能直接切除,避免发展成癌症。
3.亚健康预警:现代人经常熬夜、久坐、压力大、吃外卖,可能没到“生病”的程度,但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比如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脂肪肝、颈椎腰椎退行性改变。这些信号提醒你该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小问题拖成大毛病。
二、这些误区,让你白做体检
误区1:年轻就不用体检:20-30岁的人可能觉得“疾病离自己很远”,但现在亚健康、甲状腺问题、乳腺结节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常见;如果有家族病史(比如父母有糖尿病、癌症),更早需要定期体检,提前防范遗传风险。
误区2:体检套餐越贵越好:盲目选“万元高端套餐”没必要,关键是“个性化”——比如女性要加乳腺超声、HPV检测,男性要加前列腺检查,长期吸烟的人要加低剂量螺旋CT,普通人基础套餐(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腹超声、)就足够,再根据自身情况加项。
误区3:体检正常就万事大吉:体检报告“无异常”不代表绝对健康,比如早期胃癌可能躲过早癌筛查,或者体检后突然出现生活习惯的剧烈改变(比如开始酗酒、熬夜、压力)。体检是“定期监测”,不是“一劳永逸”,一般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年1次,慢性病患者遵医嘱缩短间隔。
三、做好3步,让体检真正“有用”
想让体检不白做,关键在“检前、检中、检后”都到位:
1.检前:体检前把自己的家族病史、近期症状(比如经常乏力、胃痛)、过敏史告诉医生,方便医生推荐合适的项目,避免漏查关键项。
2.检中:比如做腹部超声要空腹、憋尿,做心电图要放松不紧张,做胃镜肠镜要按要求清肠——如果准备不到位,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白做。
3.检后:拿到报告后,别只看“正常/异常”,一定要让医生解读:比如“甲状腺结节3类”要不要复查?“轻度脂肪肝”怎么调整饮食?如果有异常指标,比如“血糖偏高”,要及时跟进复查,制定干预方案,别让报告躺着。
最后想说:体检不是“消费”,而是对健康的“投资”。它不能保证你不生病,但能帮你在疾病萌芽时“踩刹车”,让你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调整和治疗。与其等生病后花更多钱遭罪,不如每年花半天时间,给身体做一次“全面检修”——这才是最划算的健康管理。
(作者系华东医院体检中心 从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