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临时仲裁新样本:仅用时4周
2025-9-16 08:2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楠
近日,一起航运企业与贸易企业之间,关于国际集装箱运输合同纠纷的临时仲裁案件,在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开庭审理。这是《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修订实施后,首个落地的临时仲裁案件。
这个案件并不复杂:货物运抵码头后,贸易企业发现货物湿损,影响使用。经检验,是码头堆存中箱顶受损进水所致。航运企业与贸易企业协议依照《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推进办法》在上海启动临时仲裁,并得到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专业支持,最终由航运企业赔偿贸易企业相关损失。
从争议发生到裁决作出,前后仅用时4周。这一案件将为更多企业提供涉外商事海事纠纷解决的新样本,助力虹口北外滩成为涉外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和临时仲裁首选地。
涉及这次仲裁案的贸易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了解到上海正在大力推广临时仲裁,这次在虹口亲身体验后,感到确实高效便捷。以往,涉外商事案件如果走法律诉讼,要耗时一年半至两年甚至更长,通过机构仲裁也要4到8个月,总体费用也要高很多。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大大节约了成本,这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直接体现。”
相较于诉讼或机构仲裁,临时仲裁更像是“请专家上门解决问题”,特别适合航运、贸易等高时效领域。从仲裁员怎么选、在哪里开庭,到适用什么规则、选择什么样的庭审服务等,一切都由企业自行协商决定。比如,既可以直接选用成熟的国际仲裁规则,也可以自行协商拟定一套简化的专属程序规则。
今年,随着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实体枢纽的落成启用,以共享仲裁庭为载体、以临时仲裁为特色的北外滩仲裁服务中心同时揭牌。近期,《北外滩临时仲裁服务指引(试行)》和《北外滩临时仲裁服务一本通》也正式发布,其中收录了临时仲裁推荐仲裁员和仲裁庭秘书名录,这批仲裁庭秘书均由虹口区专门培养。去年底,国际商会仲裁庭秘书培训项目首次“走进”上海,并在北外滩举办。
首批入选临时仲裁推荐名录并担任该案仲裁员的庄炜表示:“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提供的专业配套服务和共享仲裁庭设施,不仅完全符合国际商事仲裁的实践需求,高效的程序支持与一流硬件环境更是令我印象深刻。”
记者看到,共享仲裁庭设有仲裁员、记录员、申请人、被申请人、证人等席位,配备开庭庭审系统、音频视频同步采集系统,支持对接、联系仲裁庭秘书,并提供语言翻译等配套服务。
作为中国航运产业高地,北外滩目前集聚了逾4700家航运企业及40余家功能性机构,覆盖航运交易、保险、经纪、货代全产业链。依托这一资源优势,虹口区正在推动临时仲裁与航运保险、货代物流等板块深度融合,拓展临时仲裁的应用场景。
“我们正在与上海多家仲裁、航运、保险及货代行业机构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在细分行业形成更多临时仲裁实践案例。”虹口区司法局负责人周浩介绍,“希望通过助力企业高效解纷,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据悉,目前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正将虹口发祥的“三所联动”经验拓展至商事领域,探索打造调解院、仲裁院、法院“三院融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让“足不出楼”化解跨境商事纠纷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