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眼镜”“小胖墩” 上海筑牢校园防护体系
2025-6-30 15:5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龚洁芸
“孩子放假手机不离手,眼睛玩坏了怎么办”“孩子整天闷头不爱说话,怎么都提不起精神”“孩子天天在家大吃大喝,整个人胖了一圈”……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暑假来临,很多家长却发了愁。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整体向好,但“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呈早发、高发新趋势,引发普遍担忧。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9.4%的青少年同时存在近视与肥胖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上海市教委联合社会各界,着眼当前学生“小眼镜”“小胖墩”等健康问题,持续强化多病共防协作。
6月27日,新解放教育讲坛在静安区大宁国际小学西校举行,各方专家分享经验、建言献策,推动全市中小学近视和肥胖防控工作深入人心。
学校筑起明眸减重“防护墙”
学校作为近视防控的重要阵地,对近视防控工作的推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近视防控,家长全力配合学校近视防控,社会力量鼎力支持近视防控,就能在源头上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实现近视防控的目标。
作为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宝山区三湘海尚幼儿园打通与家庭的空间壁垒,尝试携手家长共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情境式家教沙龙活动“陪他一起玩”关注幼儿健康,开展家园共育:家长们领取了“幼儿每日观看电视时间记录卡”,开始每天记录幼儿看电视时间,有意识地逐步减少时间,以保证幼儿视力正常发育。
根据跟踪统计数据,活动后一个月内,幼儿在家观看电视时间下降到每天25分钟,前期大数值观看电子产品时间幼儿家庭观看电视时间也有了大幅度下降。
保健教师则针对幼儿“挑食”、不爱吃蔬菜这一现象,梳理推荐给家长“不挑食食谱”,并现场带着家长一起制作以胡萝卜、香莴笋等蔬菜为原材料的食物,“糯糯能量球”让营养不良的宝宝更乐意吃主食,而“蔬菜小甜筒”让幼儿更愿意吃蔬菜,趣味性的制作过程使得“挑食”变得不再难以解决。
在小班情境式家教沙龙活动“陪他一起玩”中,幼儿园聚焦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尝试在引导家长“玩”与“悟”之间建造一座桥梁,将幼儿在园健康生活的理念与做法传递给家长,家园协同共护幼儿健康发展。
静安区大宁国际小学构建了“1237”的健康管理框架。“1”指的是一个核心目标:以学生身体发育关键期为切入点,将视力保护与体态管理作为健康奠基工程,构建覆盖全学段、全场景的健康管理体系,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落在实处。“2”指的是两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通过对学校近年来学生近视率、肥胖率的进一步统计和分析,针对二年级和五年级近视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四年级肥胖率呈高发病率的现象作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学校聚焦两个核心问题,即学生读写姿势不规范、在校身体活动时间不足等难点,靶向设计干预方案,通过环境改造、课程重构、数智赋能等创新手段,突破传统健康管理的碎片化瓶颈,形成“防—控—管—评”一体化模式。“3”指的是充分联动课堂—校园—家庭,形成“课内健康知识启蒙渗透—校内健康行为实践养成—校外健康生活延续强化”的实施路径。“7”指的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提炼形成的七大实践对策。
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智能手表,实时监测学生情绪指数、心率指数、运动场馆每天活动时长等,生成“健康报告”。每阶段对运动时长不达标的班级实施问责制,对运动时长不达标的学生,建立运动处方,跟踪管理。此外,学校还对需关注体重变化的学生启动“干预计划”,由学生制定个人强身计划,设定运动内容和进度,在师生共同见证下落实目标。学校增加全校视力检测频次(每学期至少3次),并建立“一人一档”制,对近视进展过快的学生提供用眼习惯矫正、营养素补充建议。
学校还充分利用每周0.5课时健康教育的时间,采取广播、电视的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自主课堂、亲子课堂,组织“运动小达人”“健康小达人”“健康家庭”评选,以学生为中心,以健康生活为主题,播下“健康第一”的种子,形成家校健康育人的合力。
2009年起,学校还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重构创新,增加体育课时,在三到五年级探索大小课相结合的方式,1小时大课实施基于学生兴趣的体育项目走班学习。学校还固化了年级体育月月擂台赛制度,每学期高年级班级足球赛、冰壶赛制度,在课后服务时段组织330分层体育实践俱乐部,满足全体学生进一步运动学习的需求。
以上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证了孩子们有更多时间“目”浴阳光、加强锻炼,在近视防控的同时,也保证了运动的质和量,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健康起来。
高质量健康教育的持续推动,效果显著。本学期,大宁国际小学学生每日校内运动时间达到2.1小时。2024年全校近视率34.17%,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及国家2030年目标水平,五年级近视率较2023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学生肥胖率从7%下降到6.1%,对超重学生控制的有效率超过80%,体质健康优良率持续稳定在区域高位。
“中医特色文化进校园”是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的特色健康教育实践。学校开发了《中医食疗养生》校本课程,每周三的“神农百草社团课”成为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健康探索时光”。在这里,孩子们化身“小药师”和“小厨师”,亲手制作“三色护眼粥”(枸杞、桑葚、红枣)、“健脾消积茶”(炒麦芽、山楂)和“抗疲劳药膳包”,在实践中理解“药食同源”的奥妙。
简便而有效的中医保健方法也正在融入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使之成为伴随终身的健康守护。
每天大课间,操场上都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全校学生齐练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科学简化的“校园版八段锦”。像“左右开弓似射雕”这样的动作,既能舒展筋骨、锻炼肩颈,又能有效缓解久坐学习的视疲劳,已成为许多同学改善体态、提升精力的“法宝”。
在江帆中学,中医的智慧正在潜移默化间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健康的种子、文化的根脉。老师们欣喜地看到,这些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内化为孩子们自觉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助力他们走向“目明身轻”、身心和谐的美好未来。
作为“双新”国家级示范校,杨浦区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遵循教育规律,通过“加减乘除”法减负防近:减少题海战术、“填鸭式”讲授等无效低效课时;增加体育活动、大课间和睡眠时间,拓展户外、校外学习空间;乘势激发运动兴趣,通过体育专项化教学、体育健身节、心理游园会等,让学生感受运动快乐,养成健身习惯;除去盲目加课加作业、拖堂、抢进度现象。
学校还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视力档案,每学期定期开展监测2次,落实“一人一案”追踪干预,对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学生实施差异化指导,通过调节坐姿、用眼习惯等方式精准防控。
学校还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势,在科技助力下,打造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画像,通过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学生的健康水平,并通过“AI+”健康管理系统,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运动、饮食、睡眠等健康建议,助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还通过学校信息化平台,搭建了校园传染病监控、智慧食堂、数字化心理咨询干预等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健康服务系统,为学生的健康管理保驾护航。
学校通过信息化平台,每天都会在平台上更新菜单,并根据整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智慧调控菜单,比如学生最近普遍体重上涨,食堂就会增加蔬菜的种类,反之则亦然。老师每周都会与学生一起进餐,如果有些学生在进餐时暴饮暴食或吃得很少,就会引起老师的重点关注,更进一步了解学生近期的健康情况。相关老师介绍:“心理与肥胖相辅相成,学生可能会因学业压力大导致焦虑情绪,通过大量进食来排解。”通过及时沟通与疏导,可以改善这部分学生的饮食情况。
区域协作关注学生体质健康
当中医药遇上数学,这节课怎样能上得精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教师李焱妙用“麻黄汤”,将这一经典中药药方与数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相结合,启发学生统计其中甘草、麻黄、杏仁等成分重量和所占百分比,把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讲得生动具体。养生胜于求医,李老师又引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起了BMI公式和膳食数据,探讨六年级学生每日膳食中油盐类、奶类、豆类、蔬菜与水果类的合理摄入百分比应该如何构成。
学校立足交大—黄浦合作办学的发展环境,充分激活上海交通大学输出的优质教育资源,围绕“生命健康教育”开展主题式、特色化创新实践,在全市中小学首创“健康大思政”品牌。
在黄浦,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教·医·体协同”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黄浦区率先打造“1+2”工作体系,即推进近视监测与干预重点项目,依托医教结合、体教融合两大机制,构建了覆盖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学校层面也在积极行动,比如,卢湾一中心小学和交大附属黄浦实验中学“远眺墙”“追云操”等,就是促进孩子视力健康的创新举措。
在此基础上,黄浦区教育局响应国家号召,提出并实施“每天运动2小时”新举措,为近视防控再添新助力。体育锻炼是近视防控和科学减重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董家渡路第二小学,把课间十分钟调整到十五分钟,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不仅有效缓解眼疲劳、抑制眼轴过快增长,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闵行区,“近视防控光明专列进校园”活动聚焦学生视力健康问题,深入覆盖区内36所“健康副校长”机制试点小学和近视防控监测点小学。该活动创新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通过互动游戏将健康科普知识生动呈现,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自然掌握近视防控要点,有效提升健康素养,助力构建青少年“主动健康”发展体系,为健康校园建设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10个主题鲜明的互动展位,采用不规则几何模块打造出层次分明的立体体验空间。每个展位都将近视防控知识巧妙融入趣味打卡环节,通过“科普+游戏”的创新模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轻松学习视力保健知识。这种新颖活泼的科普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未来,上海将持续推动学校体育锻炼和护眼行动,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目”浴阳光和有效运动的机会,持之以恒地守护孩子们的明亮双眸,同时减少肥胖率,帮助更多“小胖墩”有效减重,健康生活,为他们筑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石。上海市教委始终秉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把强化近视综合防控、降低新发近视率和加强肥胖防控、推进体重管理作为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抓手,通过降低新发近视率、推进科学体重管理,系统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上海市教委表示,今后,上海市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将继续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部门协同、家校联动、社会参与,通过综合防控的政策效应,全力营造家长、学生、学校、社区、政府部门和医学、科技、媒体、体育、行业企业等单位互相联动的防控合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小眼镜”“小胖墩”防控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