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菌”真相:藏在皮肤下的致命杀手——化脓链球菌

2025-6-17 11:34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琼、张驰  

  急诊室心电监护的尖锐警报声中,35岁的张女士(化名)正经历着与死神的殊死搏斗——她的左腿在48小时内膨胀成紫黑色,皮肤下涌动的不是血液,而是肉眼可见的腐败组织。而这场无声杀戮的元凶,竟是潜伏在人体咽喉中的寻常细菌——化脓链球菌。这个被冠以"食人菌"凶名的微生物,正以极高的致死率颠覆着我们对它的认知。那么,化脓链球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菌呢?为什么会引发如此严重的感染?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威胁?今天我们将为您揭开化脓链球菌的神秘面纱,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预防这种病菌引起的感染。

  1.什么是化脓链球菌?

  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又称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i, GAS),是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体呼吸道、皮肤等部位,是引起人类多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会引起疾病,但在某些条件下则可以成为致病菌,导致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咽喉炎、肺炎、甚至败血症等。化脓链球菌的细胞壁上有多种蛋白抗原成分,其中以M蛋白最为重要,它既可以使细菌粘附在黏膜上皮细胞上,又能够抵抗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能够在人体内生存繁殖。化脓链球菌主要通过释放毒素和酶来破坏组织。例如,它能够分泌外毒素、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破坏红细胞,溶解人体细胞间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在组织中扩散,导致感染迅速蔓延,最终引起组织坏死。

  2.化脓链球菌感染的现状

  据WHO数据,全球每年约有7亿例非侵袭性GAS感染,其中6.1亿例为咽炎,1.1亿例为皮肤感染(如脓疱疮、丹毒)。而GAS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则每年约有66万例,如坏死性筋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导致约16万例死亡。2023年日本报道了941例侵袭性感染,2024年病例数进一步激增至1888例,死亡率达30%-70%。在我国GAS引起的猩红热每年也呈增加的趋势,并且也出现多例STSS和坏死性筋膜炎病例,如福建厦门新生儿因剪指甲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香港和上海等地也有散发病例报道。

  3.化脓链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GAS呢?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化疗药物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无法清除细菌从而易感。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慢性皮肤病、心血管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GAS高发的人群。儿童和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则是GAS感染的特定人群。5-15岁的儿童易发生链球菌性咽炎、脓疱疮,且可能引发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后遗症。而学校、托儿所等密集环境则更增加了细菌传播风险。老年群体由于免疫力自然衰退,同时常合并多种慢性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如肺炎、败血症)。

  4.化脓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GAS感染的过程通常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引起的。飞沫传播主要发生在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飞溅的唾液中携带细菌,随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而接触传播则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伤口或皮肤,或者接触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餐具等)而导致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化脓链球菌甚至可以通过食物传播。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仍需引起重视,特别是在饮食卫生不达标的情况下。

  5.感染化脓链球菌后的临床表现

  感染化脓链球菌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具体表现因感染部位而异。当感染部位发生在浅表皮肤时,感染初期皮肤会出现红色小丘疹或水疱(直径1-2cm),周围有红晕。随后,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破裂后形成蜂蜜色厚痂,边界清晰,易扩散至周围皮肤,有时还伴有高热、寒战、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好发部位通常位于面部(尤其是口鼻周围)、四肢等暴露部位。当感染部位发生在咽喉部时则表现为喉咙痛、吞咽困难、发热等。如果局部浅表感染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时则会形成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严重时细菌甚至进入血流引起脓毒血症从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蜂窝织炎早期的时候,皮肤呈现弥漫性红肿、发热,边界不清,明显有按压疼痛。随后,红肿范围扩大,表面出现紫红色瘀斑或散在出血点,严重时皮肤发亮、紧绷,脓液积聚形成脓肿,或向深部扩散引发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进展速度非常快,通常在24-48小时内皮肤颜色就会变为暗紫色或青灰色,表面出现血性或浑浊液体状的大疱。大疱破溃后暴露黑色坏死组织。由于皮下有气体产生,因此触摸时有“捻发音”。最后皮肤完全坏死脱落,肌肉和筋膜暴露,呈现“被啃食”状,这也就是“食人菌”这个名称的来源。

  6.化脓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诊断化脓链球菌感染通常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评估感染情况。实验室检查主要是细菌培养,也是诊断GAS感染的金标准。通常就是从感染部位取样(如咽拭子、脓液、血液等)进行细菌培养,以确认是否存在化脓链球菌。目前还有快速抗原检测和NGS核酸检测的方法。但是抗原检测目前在各大医疗和检测机构不多见,而NGS核酸检测由于费用较高,对于普通患者来说难以承受。

  一旦确诊为化脓链球菌感染,通常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医生会选择其他有效的替代药物。由于侵袭性GAS感染在深部组织中菌量高,有时青霉素清除效果不理想,这是可以选择克林霉素,它更能够起到抑制细菌合成毒力M蛋白的作用。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始抗生素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重症感染或脓肿形成时,医生还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排出脓液或切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为坏死性筋膜炎。

  7.化脓链球菌感染的预防

  预防化脓链球菌感染的关键在于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尤其是在用餐前和接触公共场所后。注意皮肤卫生,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破损和感染。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有咽喉炎或皮肤感染的患者,尽量避免亲密接触。目前我们国内尚无针对化脓链球菌的疫苗,但是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和充分休息来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抵抗外部病菌的入侵。

  8.结语

  化脓链球菌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但在特定情况下却能引发严重的感染。通过了解其特征、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潜在威胁。同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感染的有效策略。在面对健康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个人健康意识的提升,我们可以共同抵御疾病的侵袭。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身健康,远离感染,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作者:吴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驰,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闵行区卫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