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2025-2-26 10:51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芳莉 张利军
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越来越多,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2%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目前患者数量超过 300 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30年帕金森患者将达到500万。帕金森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导致肢体震颤、僵硬、行动迟缓,还常常伴有一系列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为严峻的是,帕金森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治疗手段缓解症状,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帕金森病早期信号大盘点
帕金森病在早期并非毫无踪迹可寻,许多看似不起眼的症状,都可能是帕金森病发出的“预警信号”。
静止性震颤往往是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多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在静止状态下出现或变得更为明显,一旦进行随意运动,震颤会减轻或停止,而当患者处于紧张、激动情绪时,震颤又会加剧,入睡后则消失不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拇指与食指呈“搓丸样”动作。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的手指出现这种不自主的、有规律的震颤,千万别掉以轻心。
运动迟缓也是早期的重要信号。早期可能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的缓慢,像解纽扣、系鞋带、用筷子等日常动作变得笨拙、迟缓。渐渐地,这种运动迟缓会蔓延至全身,日常活动如走路、起身、转身等都变得缓慢、吃力。面部表情也会逐渐减少,呈现出“面具脸”,说话声音变小、语速变慢,写字也越来越小,这些都是运动功能受影响的表现。
姿势步态改变同样不容忽视。在疾病早期,患者走路时可能会发现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甚至消失,下肢也会出现拖曳的情况。随着病情发展,走路时身体前倾,步伐变小、变快,难以停下脚步,即所谓的“慌张步态”,还容易在行走过程中摔倒。
除了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同样值得关注。嗅觉减退是较为常见的早期非运动症状之一,常常在典型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前数年,甚至十多年前逐渐出现。很多患者会发现自己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无法像以前那样清晰地分辨各种气味,这是容易忽略的症状。睡眠障碍也十分常见,如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在做梦时会出现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翻滚等剧烈动作,甚至可能伤害到自己或同床的人。此外,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也可能在疾病早期就悄然出现。
脑电图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作用
脑电图(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来评估大脑功能的检查方法。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脑电图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脑电图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改变。与正常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脑电图中的慢波(θ波、δ波)活动的增加;背景活动慢化;调节不良,调幅变差等。这可能是由于帕金森病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大脑电活动的正常节律。
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帕金森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随着病情的加重,脑电图的异常改变可能会更加明显。而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脑电图的一些异常表现可能会得到改善,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肌电图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作用
肌电图(EMG)是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帮助评估帕金森病相关症状。帕金森病的典型静止性震颤(如手部“搓丸样”抖动)在EMG中表现为规律性、低频(4-6Hz)的肌肉同步放电,有助于与其他震颤(如特发性震颤)区分。
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就显得尤为关键。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病情的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疾病早期,当症状相对较轻时,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往往可以更好地控制症状,维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许多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在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能够保持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继续参与社交活动、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时机,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的运动功能会严重受损,不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骨折、泌尿系统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借助脑电图、肌电图等检查手段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呼吁关注与行动
帕金森病早期除了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外,脑电图、肌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扮演有重要的角色。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的早期症状,尽快前往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详细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与帕金森病这场持久战中,我们能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到更好生活质量的关键武器。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关注帕金森病,守护每一个珍贵的健康生活。
作者简介
李芳莉: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脑功能室主治医师,医学学士、脑功能室科研秘书、教学秘书,脑电组组长,医院科普百人计划第四期成员。从事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操作、诊断与判读工作十余年,对疑难脑电图的操作与诊断有着丰富经验。近年来参与市局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3篇。
张利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营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帕金森病专病组负责人。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30年。目前担任上海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
专业擅长:
1.中医脑病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疾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及营养、康复指导)
2.头昏、头痛,睡眠障碍、神经衰弱、情志障碍(抑郁、焦虑),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周围神经等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药治疗。
3.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理和营养、康复指导。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帕金森专病门诊时间:周三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