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肿瘤标志物吗?

2024-8-13 12:40   来源:东方网   作者:阳圣  

  肿瘤标志物指肿瘤细胞或机体细胞受肿瘤的刺激而产生并释放的一类物质,也可以说是在细胞癌变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正常细胞中没有,或者含量极少;也可能是机体正常细胞受癌细胞刺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质和量上与正常状态或良性疾病时明显不同,肿瘤标志物可存在于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

  CA125=糖类抗原 125;CA15-3=糖类抗原 15-3;STN=唾液酸Tn抗原;HCG=人绒毛促性腺激素;elastase1=弹性蛋白酶1;SLX=唾液酸Lex-i抗原

  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

  自20世纪60年代起,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检验后,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并受到全世界医学领域科学家们广泛重视和研究。目前已知的肿瘤标志物达上百种,国家制定卫生行业标准推荐了以下10种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1)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新生儿时期AFP很高,在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发生恶性变时,AFP含量明显升高,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血清AFP联合肝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高危人群以肝炎病毒感染者、长期酗酒者以及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者为主,筛查年龄男性≥40岁,女性≥ 50岁开始,宜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

  (2)癌胚抗原(CEA)主要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以及胎儿的胃肠管组织中,是一种较广谱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可用于结肠癌、直肠癌、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转移性肝癌等常见肿瘤的辅助诊断。其他恶性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胆管癌、泌尿系恶性肿瘤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属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特有,故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肿瘤组织糖酵解作用加强,细胞增殖周期加快,细胞内的NSE释放进入血液增多。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组织的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血清NSE升高。

  (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子宫颈、肺、食道、头颈部等鳞状细胞癌的胞浆内,是一种检测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

  (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是上皮细胞的结构蛋白质,遍及人类上皮细胞,目前已发现 20 种不同的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 19的一个可溶性片段,称为CYFRA21-1,存在于肺癌、食管癌等上皮起源的肿瘤细胞中,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较灵敏的标志物。

  (6)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是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结构,在血液中较为稳定。小细胞肺癌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癌细胞能合成和释放GRP,ProGRP是检测小细胞肺癌较好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 125(CA125)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血清 CA125 一般不用于无症状妇女的卵巢癌筛查。对于有特殊遗传基因突变或卵巢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考虑用血清 CA125 结合阴道超声检测以早期发现卵巢癌。

  (8)糖类抗原 15-3(CA15-3)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但在乳腺癌的早期阳性率低,乳腺癌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较高。CA15-3与CEA 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9)糖类抗原 19-9(CA19-9)常用于胰腺,胆道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但特异性不够强。CA19-9测定值的高低与胰腺癌的大小无关,但是高于10000U/mL 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

  (1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组织中一种主要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的单链糖蛋白,大量存在于精液中,参与精液的液化过程。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个体化筛查指标,筛查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筛查年龄可从55岁开始;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可从45岁开始。

  通常会联合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提高对特定类型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肺癌:NSE、CEA;肝癌:AFP、CEA、;卵巢癌:CA125、CEA、CA19-9等。使我们能尽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一般不适宜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

  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早期诊断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实体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一部分肿瘤细胞会脱落至血液中,而肿瘤在转移以及细胞凋亡、坏死时会释放DNA入血,通过寻找血液中游离的肿瘤细胞或凋亡、坏死细胞释放的游离DNA,可以实现肿瘤的早期筛查,预后判断及用药指导。

  肿瘤标志物高?别慌!

  肿瘤标志物不仅在恶性肿瘤中存在,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肿瘤标记物具备器官的特异性,能够百分百地“mark”(标志)肿瘤的存在,最终的诊断仍需要依据病理学切片。就像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地方不一定是恐怖主义者造成的一样,也可能是由车祸、自然灾害造成的,只有到达或目击现场,才能找到罪魁祸首,才能做出定论。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指出,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升高(阳性)不能作为肿瘤是否存在的证据,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其他检查(影像学、内镜检查或手术探查)进行综合分析。因此,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惊慌,它并不一定是癌症,除非有异常的影像学表现,或病理学检查确诊癌细胞,否则不能作出确切的诊断。如果只是单纯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定期复查,如果持续升高,就需要警觉了。

  还有一些非肿瘤性的其它疾病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卵巢癌通常会有CA125或CA19-9升高,但在一些良性妇科疾病中这两者也会不同程度升高,比如盆腔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其他,如妊娠时AFP、CA125、HCG会升高;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 AFP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一般在 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妇女妊娠 3 个月后血清 AFP 可见升高,主要来源于胎儿。

  吸烟可致CEA升高;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可致 PSA升高;急性胆管炎、急慢性胰腺炎、胆汁淤积症、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致CA19-9 升高;3%~7%的患者为Lewis抗原阴性血型结构,Lewis 抗原(岩藻糖基转移酶)是CA19-9合成的关键酶,Lewis抗原阴性的个体无法正常分泌CA19-9,因此这些患者(临床上称为“CA19-9假阴性”个体) CA19-9 检测结果常为阴性。月经期、心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致CA125 升高。

  哪些人需要做肿瘤标志物检查?

  国际医学检验学领域内最权威的学术组织是美国全国临床生物化学学会(NACB),近年它多次制定肿瘤标志物的使用指南,强调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缺乏高度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不推荐在普通人群中采用各系统肿瘤标志物谱进行推测性普查。

  但推荐以下几类人群选择有针对性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

  (1)肿瘤家族遗传史(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罹患恶性肿瘤的病史);

  (2)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长期过度劳累、严重营养不良、偏食等);

  (3)职业因素包括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生存环境遭污染(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污染等);

  (4)遭受特殊微生物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5)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彩超、CT、MRI 等检查结提示或怀疑肿瘤者。

  肿瘤标志物单次检测结果升高不能认为肿瘤复发,应动态观察它的变化,连续升高比一次高值的意义更重要,可提前 1~6个月发现癌症转移和复发。

  同样,肿瘤标志物正常了,就高枕无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有些肿瘤从始至终肿瘤标志物都不会升高,可能是目前还未研发出合适的肿瘤标志物,或者恰巧未在参考值的95%可信区间内。在癌症早期,有些肿瘤标志物正常,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升高,所以检测出“阴性”结果,也不代表你没有患上恶性肿瘤。

  作者简介

  阳圣,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普陀区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主管技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普陀区科委课题1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协会人才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论文1篇,参编核医学科普专著1本,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体外分析学组委员。擅长核医学科体外诊断和SPECT、PET/CT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