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兴业小站”为街区提供志愿服务
2024-6-24 09:4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唐烨
实现党建全覆盖的落脚点在于凝聚人。街道在推进中,“把服务送上门,把需求记下来,把问题解决好”
梧桐树下,淡水路、自忠路、马当路……沿街小店云集。最近,14个“兴业小站”在这些小店中“开业”了。“兴业小站”是为跑在路上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就业群体提供服务的站点,“站长”就是小店店主。
“新秀造型理发店提供周一洗剪吹三八折优惠;好友记餐饮店提供外卖员套餐,25元就能吃到排骨+米饭+饮料套餐;大施裁缝铺提供免费修补,很多快递小哥一领到公司制服就到这里来改。”淮海中路街道新天地管理办综合科副科长邱唯一,作为街道西部街区淡水路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一个月,他告诉记者,“兴业小站”不需要政府出资金,小店店主都是街道西部街区内的商户,他们主动拿出资源,分享给在这个街区生活与在路上“奔跑”的新就业群体。
上海正大力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是试点街镇之一。散落在淮海中路街道的小商铺,是街道此次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的重点。“小商铺店主对街区普遍缺少归属感,对党组织也没有太多了解。”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说,街道从为小商铺解决难题、提供服务入手,激活沉默党员,凝聚与团结小商铺。
去年年初,随着西成里小区旧改的推进,居民们陆续搬离,淡水路因此冷清下来了。淡水路上,西成里的对面还有30多家咖啡店、书店、花店、餐饮店等沿街小店。“当时,我们都很着急。西成里居民一搬走,街区的氛围马上就淡了。缺少人气,小店生意势必会受到影响。”梧桐咖啡店长秦涛说。街道党工委想小店之所想,急小店之所急。得知黄浦区正与辖区单位“小红书”筹办“马路生活节”,向市民推荐上海小马路。街道马上与“小红书”商量,为淡水路争取到举办活动的机会。“最初,我们都不敢相信,‘马路生活节’竟会选中淡水路。”秦涛说,“街道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走进小店,向我们征询意愿。我们表示愿意参加,还提了不少建议。”“马路生活节”落地淡水路,举办的10天期间带动淡水路小店销售额提升了41%。“党组织在我们有困难时,帮我们解难题。”淡水路上的很多小店店主对街区、对街道,有了更多融入感。
淡水路上不仅有富有情调的咖啡店、书店、花店,也有水果店、肉店、餐饮店,一些小店门口的环境曾是个大问题,影响到周边居民生活,也影响到其他小店的生意。街道引导淡水路上的商铺成立了“商铺自治联盟”,由商铺代表自己商量制定了一份《门责自律管理规定》。在沫沫生鲜超市,管理规定被贴在墙上最醒目的地方,店主老李说:“这个管理规定制定得好。大家打扫好自己门口的一片天地,也做个诚实守信的商家。街区的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意自然跟着好起来。”
小商铺在与党组织的一次次接触中,产生了“情感积累”。更多的小商铺开始向党组织靠拢,很多店主、店员中的党员主动亮明了身份。今年5月,淮海中路街道在辖区的中部、西部、东部三个街区分别成立了街区党支部,覆盖散落在街区里的“小个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群体。“我们西部街区淡水路党支部刚成立,几位党员店主就主动拿出他们的资源,为其他新就业群体服务。”邱唯一说。
不仅在街区,淮海中路街道大力推进各个空间的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街道针对楼宇、商圈、店铺等三类空间载体分类施策。”陆晓钧说,在楼宇,以成熟楼宇单建、邻近楼宇联建等方式,实现了25幢重点楼宇党委全覆盖;在商圈,通过公司党支部、楼宇党委、商圈党支部的连接互动,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对商铺,通过新建街区党支部,加强了服务覆盖。
实现党建全覆盖的落脚点在于凝聚人。街道在推进中,“把服务送上门,把需求记下来,把问题解决好”,目前共收集了11类454条、来自各类新兴领域人群的需求与问题。“比如,有白领人群和快递小哥希望有更多属于他们的空间与驿站。”陆晓钧说,街道正在打造首个街区新兴领域主题党群服务站,从空间改造、资源供给、项目设计、内容主理等环节,引入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形成新兴人群爱来、爱用、爱管的专属阵地。
黄浦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黄浦区基于全区10个街道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特点实际,制定了全区关于进一步扩大党建全覆盖攻坚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在淮海中路街道市级试点的基础上,选定了半淞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五里桥街道作为区级试点,重点聚焦某一个特定领域、特定区域、特定群体,分步推动各街道深入研究、摸索规律、掌握方法、形成模式,探索形成黄浦区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的新“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