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欣赏上海增加了新视角

2024-1-5 14:1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简工博  

  “只有看到未来,才会有未来。”一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繁花》台词,配上一张色调昏黄的照片,图上的脸因运动而模糊,背景同样看不清楚,只留大色块分割,远处有一个亮点,拍摄地点似乎在一处地下通道内。

  一句似是而非的“金句”,几张暧昧模糊的图片,正是最近风靡社交媒体的“王家卫风格”。

  电视剧《繁花》热播,不仅带动一批人前往剧中所提到的街区、建筑打卡,也让视觉影像和文字风格独特的导演王家卫再度走红社交媒体,“王家卫风格照片”“王家卫风格文案”乃至“王家卫风格教程”成了近期的热门标签,甚至有人创作起“王家卫AI”。

  交出《繁花》“模仿作业”

  剧中饭店“至真园”原型饭店预约满档、一座难求,进贤路、思南书局、13路公交车串联起新的citywalk热门线路,和平饭店甚至推出了联名套餐……电视剧《繁花》正全面“出圈”。王家卫也成为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新缪斯”,搜索“王家卫风格”,能在社交媒体上找到很多近期发布的图文内容。

  “《繁花》讲上海的故事,激发了我对剧中提到那些地方的强烈兴趣。人在上海,更加近水楼台先得月。”正在追剧的陆玮出生于1995年,对剧中许多地方“陌生又熟悉”。“比方进贤路上的小餐厅,我上大学就跟朋友去过,现在却会想生活在那里的人曾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她和朋友选在晚上九点之后过去,冬天小马路上行人不多,老式建筑和枯枝被投影在路上,于是她们相互帮忙拍了一组“王家卫风格”的照片发在朋友圈,“收获了比平时多很多的赞,看来大家都在追剧。”

  不过在陆玮打卡过的剧中地标里,进贤路“算是容易出片”,“比如黄河路不像剧里那样流光溢彩,拍出来就是普通的上海街区”。而近来同样喜欢“王家卫风格”的吴晴则另辟蹊径寻找合适的场景拍照。“《繁花》拍得很美,随手一截就是一张大片。”吴晴在社交媒体上找到最近有人发布的“王家卫风格”梳理,其影像风格的特征包括“运动”“局部”“中近景”,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部分“实用技巧”,如“大量使用虚化前景”“辅以建筑的玻璃、镜子”“多开慢门”等,该帖目前已有超16万阅读量。而在另一社交平台上,有人专门总结《繁花》的用光方式,收获了超2000点赞。一些摄影工作室还顺势推出了“王家卫风格”摄影套餐,甚至有人用AI绘画创造“王家卫风格”图像。

  “人不在上海,也能拍出‘王家卫风格’。”社交媒体上,不少外地网友也纷纷交出《繁花》“模仿作业”,拍摄地点五花八门,有人在自家木质百叶窗前,有人隔着鱼缸构图,还有人站到了菜场边上,甚至有人以“王家卫风格”拍摄植物。一些社交媒体还以“拍出繁花感”为主题集纳网友的作品,激发了更多人的“创作欲”。

  打开城市的一种方式

  “《繁花》带给我很重要的启示,美不一定是精细无瑕一丝不乱的。”吴晴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王家卫风格”照片是在自家小区地下停车库出口拍到的,大面积暗黑背景中,车库中的淡绿色光线喷薄而出,大半身子隐没在黑色中的她,脸上却被路灯映成了橙色,“当时其实就是随手一拍。放在过去,我甚至会认为是废片要立即删掉。”

  不过,随着“王家卫风格”走红,也有人担心成新的跟风之势。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胡先生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发现各地都有人在地下隧道里拍照打卡以模仿“王家卫风格”,有些人甚至站到隧道中间,特意等到有车辆经过。“注意安全、遵守法规,是所有模仿打卡行为的底线。”

  “其实‘王家卫风格’二十多年前就火了。”今年42岁的品牌主理人李先生记得自己2001年上大学时,王家卫就是最受同学欢迎的导演,前一年《花样年华》在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而在年轻群体中人气很高的《大话西游》大量化用王家卫电影桥段,“当时的社交媒体还是校园内的BBS,有王家卫的影像、台词‘攻略’,还有专门的书”。在他看来,“王家卫风格”再度走红,一方面是作为戛纳国际电影节首位华人评委会主席,王家卫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征服了新一代观众,甚至打破了近年来从影视剧到社交媒体过度精修出的“美感”;另一方面则是有扎实文本基础的《繁花》在内容上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而《繁花》以上海为故事背景,也为更多人欣赏这座城市增加了新视角。“这也是打开城市、感知生活的一种方式。”最近有不少外地朋友与陆玮交流看《繁花》的感受,让她很有感触:“一部品质上乘的影视作品和优秀导演,会让更多游客和市民从新角度再次观察一座城市。希望未来上海能有更多《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