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梧桐香樟深处,歌声因热爱而唱响

2023-11-28 14:11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桐   选稿:潘子慧

回声合唱团在排练。本报记者董天晔 摄

  每周日下午,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新闻发布厅就变成了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的排练厅。离排练还有1小时,洪川提前抵达,升起窗帘,打开一扇扇窗户,窗外是梧桐和香樟。

  洪川是回声合唱团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这位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某私募基金合伙人13年来几乎每个周日下午都与这支合唱团一起度过。

  本学期,回声合唱团招收了48位新人,每次排练,团员们从几个不同的校区赶来。一周排3小时,一学期排12—15次,这支学生合唱团就能掌握十余首曲目,在专业剧场完成一场公开售票演出。“非常严谨,非常学术”

  合唱团发声的一刹那叫作“起声”,这是鉴别一支合唱团好坏的基本标准之一。排练厅里100多位团员,约三分之一是新人,如何让他们的“起声”坚决、精准、干脆?

  在几次不尽如人意的“起声”后,洪川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往空中一抛,钥匙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他请团员们预测钥匙掉落在地上的时刻,用手打出拍子。神奇的是,几次实验后,“起声”就从混乱逐渐变得统一了。

  “非常严谨”“非常学术”,这是复旦大学语言学研究生蔡可歆形容回声合唱团的关键词。2021年,合唱团曾在上交音乐厅开日本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演绎了相泽直人、木下牧子、三善晃、武满彻等日本现当代作曲家的合唱作品。筹备音乐会的过程中,蔡可歆建议成立翻译小组,将日语歌词翻译成中文,帮助团员和观众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境。

  翻译小组很快成立起来,包含日语专业、语言学专业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小组里藏龙卧虎,翻译不仅追求信、达、雅,还追求押韵和可唱性。我翻译了两首歌词,希望做到汉语音节跟日语音节一一对应,还借鉴了不少20世纪初中文新诗的特色。”

  通过音乐感受世界

  本学期招新,有160多人报名,许多都是慕名而来。有新生填报志愿时,在北大与复旦之间选了复旦,理由就是这里有回声合唱团。新生的音乐素养也是水涨船高,不少人担任过其他合唱团声部长乃至团长。

  杨日易加入回声合唱团六年了。六年前,杨日易还是个不会读五线谱的“小白”,而今,他成了团里的助理指挥。“我唱过中文、英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拉丁文等不同语言的作品,通过音乐认识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感受到人类文化如此丰富多彩。”

  在昆明读高中时,今年大四的回声合唱团团长罗超曾参加校合唱团。他记得,当时一整个学期只学一首歌,目的是参赛冲奖。可是刚进合唱团,他就收到厚厚一沓乐谱,包含十几首不同语种、不同风格的曲目,从一两百首世界各地的曲目中精选而出。如今他们正在排练的,有用日语演唱的宫崎骏电影音乐套曲,有美国民谣《Shenandoah》,还有青年作曲家潘行紫旻为合唱团创作的《今生永相伴》。

  “我们一学期学16到18首歌,四年远超100首。如果我们办一场英国合唱专场,就会挑选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的代表作。四年下来,你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比合唱技巧更重要。”洪川说。

  合一遍就能“自动驾驶”

  2018年,回声室内合唱团成立,杨日易是创团成员之一。这是一支集合精兵强将的室内合唱团,成员除了在校学生,还有眼科医生、商学院老师及金融、制药、互联网等各行各业的精英。

  每周日下午,结束校内合唱团的三小时排练,杨日易总会匆匆赶到位于复兴中路的芥末音乐空间,开始室内合唱团的三小时排练。

  无论工作多忙,团员们每周日晚雷打不动地聚集在一起排练。大家的专业水准和配合默契,常常让洪川也感到惊讶:“有时候,拿到谱子合第一遍,就能‘自动驾驶’了,歌词的发音、节奏、强弱都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唱两遍就能直接上台,许多职业合唱团都很难做到。”

  从复旦毕业多年,在洪川和许多老团员身上,仍能看到鲜明的共同点。杨日易说:“大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那句民间校训所说的‘自由而无用’:大胆探索、自由创造、不功利不浮躁。当然,对音乐的爱也会一直伴随着我们,通过歌声,给更多人带去精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