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故事为何受青睐
2023-10-5 16:46 来源:文汇报
中秋、国庆“双节”叠加,线下,餐饮消费一派红火;线上,美食类纪录片持续高热,甚至有人循着片中的线索开启了味蕾游。
沸腾的火锅里隐藏着什么动人故事?翻滚的热汤中激荡着怎样的精彩人生?由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出品的美食人文纪录片《生活如沸2》正在热播,吸引近百万网友在线追看,前6集的播放量已逼近3000万。新一季共8集,主创团队前往全国16个省市,找到24种最具代表性的火锅,以带有温度的日常视角洞察人们的生活百态。“我们把片名定为《生活如沸》,就是希望通过火锅这个载体,来更多关注我们生活中那些可能被忽视、可能被生活裹挟前行时而放弃的沸腾。”纪录片总导演李芗说。
当下,日常烟火正成为网生代纪录片的创作重心,《生活如沸》《人生一串》等以垂直细小的美食为切口,围绕“烟火气”“市井味”展开叙事。美食纪录片扎堆,年轻网友为何青睐“舌尖上”的故事?“美食,从来不局限于食物本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洪涛认为,影视创作在讲述美食的制作与食用的过程时,将各地节日文化、风俗习惯等融入其中,诠释人们对故乡、家国的真挚情感。“这些美食元素如同多棱镜,折射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使地域特色文化得到有力传播。”镜头里的一餐,串联起观众最关心的职场、家庭、情感问题,进而构筑起牢固的情感纽带,唤起价值认同。
方寸市井小小一口锅,深藏真实又温暖的世间情味
“你概念中的小是什么样子?是微小、可爱,还是鸟瞰城市的小而壮观?”《生活如沸2》开篇,以这两个问句将观众的视线引至重庆万州,这是一个将“小”诠释得有滋有味的城市。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当年移民数量最多、搬迁任务最重的区县。然而,迁移并没有斩断当地居民与美食的牵绊——迷你版银色铜火锅,身材娇小,头盖茶碗帽,方寸之间云山雾罩,温暖了万州的夜。
《生活如沸》是国内首档聚焦火锅的美食纪录片,首季发布于2019年底,B站播放量超过3500万。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则在美食与情感部分拓展了更多维度。主创团队认为,美食从“小”出发,按照气味、口感、食材、滋味划分,看似最简单的火锅里有中国人对美食的门道与讲究;情感从“大”出发,有温情的家族之爱,有动人的夫妻爱情,更有振奋人心的家国大爱。
于是,《生活如沸2》将镜头对准街头巷尾的小店,寻找那些不起眼的老锅,捕捉其背后的人生故事、时间痕迹。多年以前,小火锅曾经风靡一时,是老万州们关于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陪伴了几代人的小火锅曾几经飘摇,曾随着老城区的消失而没落。如今,随着新城区的建立,人们又重新将心底的味道拾起。在评论区,有网友留言感叹:“锅边有酒,身边有人,兜里有钱,心里有爱。最好的火锅始终是家里的那一顿,最期待的火锅永远是未来的那一锅。生活是沸腾地跳进去,浮起来已成美味。”
沸腾的火锅背后有高浓度的情感故事,映照出真实又温暖的人生百态。穿越风浪,蓦然回首,所求的不过是一人相守、一方锅灶。《生活如沸2》中,红焖羊肉火锅曾是北京80后胡同串子的集体回忆,青海土火锅里的带鱼是建设者们留下的时代印记,台式麻辣锅是两岸剪不断的情感联结……红色汤底咕噜咕噜冒着热泡,肉片沉浸在酱料中翻滚入味,菌类夹杂于蔬菜里若隐若现,美食混合着半盏旧梦一口入肚。方寸市井的小小一口锅,杂陈着风波与过往,风浪与希望,是烟火鼎沸,更是世间情味。
循着炊烟与酒香,用镜头诠释人与食物的因缘牵绊
从山川湖海到街头巷尾,美食承载着情绪和记忆,在一代代之间流转。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拍出美食滋味、生活温度与人心共鸣。“食物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好的通道。”该片导演陈晓卿认为,从食物的角度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孤岛,人类本身就生活在同一个家园。在长达10年时间里,美食人文纪录片一直热度不减。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既可以呈现纵横寰宇的奇观,也能描摹固守乡土的日常。
近两年网生纪录片异军突起,吃饭这件平常事吸引了无数观众。《人生一串》系列将深夜街市的闲暇惬意、热辣也平凡的人生故事以及“万物皆可烤”的生活意趣娓娓道来,吸引390万网友在线追看;《第一餐》聚焦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早餐文化,探秘深藏市井的中国晨起之味,播放量约1.1亿;《来宵夜吧》不仅讲述充满诱惑的深夜食物味道,也让观众品咂充满情感的人生况味,播放量突破了5500万……一些年轻人照着纪录片中的线索奔赴各地寻觅美食,淄博烧烤、昆阳饵块、自贡仔姜牛肉等随着人们的分享逐渐成为网红。
美食的背后亦是人的故事——把大自然的馈赠,转化调配成万千风味,离不开人们的劳作与用心。历经4年拍摄,《川味》第四季的主创团队深入乡野市井,循着炊烟与酒香,用镜头诠释人与食物的因缘牵绊。“我们关注的不是什么米其林大厨,而是那些脚踩土地的人。”导演彬歌说,以美食为线索,这部纪录片通过乡愁乡味、市井小吃拨开“百菜百味”的奥秘,也从餐桌的改变见证乡村振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