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课堂”点燃居民家门口学习热情
2023-10-17 10:24 来源:文汇报
读者来信
业余时间,能在家门口跟着“达人”邻居多学点东西,交流分享一些知识已经成为当下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社区分享仍存在学习场所不足等困难。我建议,利用小区内活动室、会议室、老年食堂等设立教育学习点,这样不仅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也不涉及额外支出,就能够满足居民们不出小区就能得到培训学习的愿望。
——松江区新桥镇社区学校兼职教师罗先生发来建议
“板凳课堂”聚邻里
对于松江区小昆山镇的邻里乡亲来说,拎个板凳走村庄,一起吃饭、打牌、拉家常,是再常见不过的生活方式。于是,各式桌椅板凳出现在小区楼道内,但这既影响居民出行,又给楼道安全带来隐患。
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也为了解决“板凳乱”的问题,2018年,小昆山镇社区学校推出试点“板凳课堂”,即在居民区楼道底楼开辟出一块区域,供居民们围坐在板凳上进行学习交流。
2020年起至今,“板凳课堂”从线下授课拓展到线上“云课堂”。饕餮满堂、剪下生花……从传统文化到法律知识,从健康养生到智慧助老,课程类型丰富、形态多元,除了吸引老年学员外,服务人群也逐渐覆盖到各个年龄段,还有不少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来此度过亲子时光。“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氛围,点燃了居民在家门口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随着不断调整和深入,“板凳课堂”已成为上海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如今,发展到4.0版本的“板凳课堂”在个性化上深耕,针对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发布了“个性化板凳课堂学习手册”,设计出若干门适合特定人群的特色课程和学习模式,由“大而泛”的社区教育朝着“小而精”的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转型。
打通社区教育“最后一公里”
在松江区,不只小昆山镇,永丰街道、新浜镇、石湖荡镇等社区学校纷纷从居民需求出发,与区域特点相结合,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家门口、零距离、多元化”的社区教育模式。
多元的社区教育由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市民对于终身学习的期待相对较高,但是老年大学常常‘一座难求’,仅靠有限的学校资源很难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松江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张文莉表示,“因此,我们也尝试引入社会化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以建设更多学习点。”
购买社会服务,是松江区补充教育资源的解决之法。松江区老年大学选择具备教育资质和教学场地,教学管理好、社会评价高并愿意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作为购买服务对象,如岳阳街道的“开天教育培训中心”、广富林街道的“二陆山房文化艺术进修学校”和九里亭街道的“星灿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等,补充学校之外的教育教学活动。
此外,松江区还与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文化公司、企业、农场、研究所等合作,建成了37个市民体验基地和74个区级修身立德社区教育社会学习点,为居民提供沉浸式、参与型的体验类课程。同时,电子书和微课等数字教育资源也面向大众开放。
据介绍,松江的社区教育形成了区-街(镇)-学习点-多元学习场所的四级网络,13个街镇建有独立法人成人社区学校,其他4个街道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或教学点,已经基本实现社区教育街镇全覆盖。
未来,松江区将持续完善区级教师师资库,鼓励各街镇以课题、实验项目推动项目建设,并尝试打造“市民学习地图”,以“学习圈”促建“生活圈”,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