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发展 侨务工作大家谈
2009-3-24 10:58
主题:和谐与发展侨务工作大家谈
时间:2009年03月23日15时
嘉宾:市政府侨办主任崔明华
[主持人]
3月份是本市侨法宣传月。通过访谈使公众了解侨务工作的特点、任务以及本市开展侨务工作的情况,论述做好侨务工作与上海加快现代化建设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营造“依法护侨,和谐发展”的氛围。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上海在线访谈节目,现在是三月份,应该是上海侨法宣传月,围绕这个主题我们也请来了一位相关嘉宾,是市政府侨办主任崔明华。您好。
[崔明华]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
刚刚看了一些网友提问,发现很多网友对咱们侨办工作不是特别熟悉,可能对侨办这个名字已经很熟了,但是侨办工作具体有哪些?能不能介绍一下?
[崔明华]
根据政府对我们侨务部门的规定,我们侨办主要有这么一些职能。下面我想简要的向大家做一个介绍。我们市政府侨办的主要职能有这么几项:一个是贯彻执行有关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的实际研究起草侨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且组织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实施。第二是负责编制上海市侨务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查研究国内外的侨情和本市侨务工作情况,向有关部门提供侨务信息,负责统筹协调侨务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工作。第三是研究引进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资金、技术、人才工作,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第四是负责开展对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宣传、文化交流以及华文教育工作,配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及有关部门联席华侨和华人的媒体,文化社团以及华文学校,并且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本市的侨务宣传工作。第五是依照法律保护归侨侨眷在中国国内的合法权益和华侨华人、港胞同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为侨资企业等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归侨侨眷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贫困归侨服务工作,指导社区的侨务工作,负责侨务的信访工作。第六就是参与制定华侨、归侨、侨眷出入境的有关政策,会同公安部门依法审批管理华侨回上海定居的事项,负责确认归侨、侨眷身份。第七主管华侨华人同胞对本市捐赠事项,依法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的奖惩办法。第八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涉台侨务工作。最后是组织侨务出访工作,组织协调侨务工作。
[主持人]
工作非常多,我们知道从侨办名字很明显发现你们的工作对象是“侨”,可是网友对这个“侨”的概念不是非常知道,经常有说华侨、华人、侨胞等等,不是很清楚这个包括怎样一些人在里面?
[崔明华]
这个我也有体会,我到侨务办公室工作以前,对华侨两个字非常熟悉,但是刚才按照我们主持人说的这些名字的分类我还是到了侨办以后,进行认真的学习,按照法律法规做了一些了解,现在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掌握。通常我们说的“华侨”,就是指持有中国的护照,但是已经取得在国外长期居住或者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我们通常说的,在国外取得的绿卡,这些我们说的是“华侨”。所谓“华人”,侨务工作语言上面来讲,就是我原来是中国人,但是我移居了海外,并且取得了这个国家、国籍的中国人,比如说我原来是上海人,我现在移民到了澳大利亚,也加入了这个国家的国籍,法律意义上面来讲我就是澳大利亚人了,但是我们这里称外籍华人,你原来是中国人,现在已经加入外国籍了。血统是中国人,但你已经是外国人了。我们的“华侨”、“华人”在国外生育下的后代我们称为华裔,肯定是外籍华人。这三块合起来也可以统称为侨胞,通常讲的海外侨胞,这是从国外情况来讲。 国内来讲,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归侨、侨眷。所谓归侨,就是我原来是侨胞,我在海外生活,现在已经回国定居了,也就是说我如果拿绿卡的,我就放弃了绿卡,我到中国来生活了,到上海来定居了,这个叫归侨。华侨、华人在国内的三代直系,比如说以我对象,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我在国内的子女,那就是侨眷,是这么一个概念。
[主持人]
这样清楚很多,华侨也好、华人也好、华裔也好,都是侨胞,这就是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了。网友也问华人还是中国人吗?
[崔明华]
华人,从法律意义上面来讲已经是外国人了,但是他还是中国人的血统。从我们祖籍国来讲,政府侨务部门建立起来,就是要关心这些在海外生活的华侨,包括我们的华人,包括他们回到国内来以后碰到一些什么困难,比如说来旅游、创业,国内没有什么人认识,但是可以找侨务部门。所以很多海外的华侨、华人,他们都亲切的叫我们市政府侨办室为我们的娘家。我们市政府侨办多少年来一直贯彻党和政府的侨务工作方针,热忱热情为我们侨胞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主持人]
现在海外侨胞人数有多少?主要分布在什么国家?
[崔明华]
我们祖先很早因为种种原因就移民海外,也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在世界各国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代一代传下来,包括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像留学移民、技术移民、投亲移民等等积累下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千万左右的侨胞在海外生活了,而且遍布世界各国。现在讲,就是有水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侨胞,说明我们的华侨、华人,我们的侨胞,遍布世界各国为世界各国的发展,也为我们全人类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是中国和我们各个国家的友好使者,我们现在要倡导和谐世界,他们是一部分很重要的力量,为各个国家和中国的友谊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是非常有贡献的。
[主持人]
大家都知道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特点,比方说北方人比较豪爽、南方人比较仔细。我想侨胞应该也是从不同地方出去的,他们肯定有自己的特点,上海籍的侨胞有自己的什么特点?
[崔明华]
上海籍的侨胞,他们和其他省籍侨胞一样,移居海外以后,对所在国做了很多工作,这都是共有的。除了这些共有的特点以外,上海籍的侨胞还有自身一些特殊的方面。譬如说,上海侨胞改革开放以后出去的比较多,现在据我们大略的初步统计,新华侨、华人要占了70%左右。所谓新华侨、华人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刚才我讲的,通过留学、技术、投亲移民到海外去的,这个是一个。第二个,上海籍的侨胞主要居住在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说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相对都是经济社会比较超前的一些国家。第三个,上海的侨胞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智力的优势比较明显。就我们现在统计上海居住在海外的侨胞,取得硕士以上的大概要占到20%左右的数量,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省份的一些移民,他们很多都是从事一些以体力为主的,上海侨胞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很多人留学以后也分布在很多方面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比如说在医学、工程、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等等,这方面我们上海侨胞数量比较多。第四个,上海侨胞自身素质比较高、人脉关系比较多。特别是从我们高校、科研院所出来的人数就非常多。就我们了解复旦、交大,他们在海外校友就有一万多人,由于数字比较高,又经过多年的努力,所以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取得比较高的学术地位。我在工作当中接待很多侨胞,他们都具有博士的学位,有的有教授,或是终身教授的职务,还有一些担任学院院长、大学副校长等等,同时他们和居住国政府、主流社会联系也非常多。另外一个,上海侨胞这几年来,回到上海来发展也非常多。现在我们工作对象当中很多都是从上海移民出去,现在在两头跑,也就是说他把中国的资源和国外的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两面都在工作。我们觉得这样就可以加强我们中国和这些国家在经济、社会,包括科教文化等方面的一些合作,这个我觉得我们上海的侨胞有这么一些优势,是他们所具有的一些不同的特点。
[主持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上海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变化当中,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变化,应该说我们的侨胞对当中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对于上海的经济建设来说,侨胞可能在经济助推方面都做了哪些贡献呢?
[崔明华]
最近我们结合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和30周年,举办一个改革开放和上海侨务工作这么一个图片展览会,我们一共发表了700多幅照片,这些图片当中我们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改革开放,我们中国,包括上海,能够取得这么令人瞩目,飞速发展的好成绩,是和我们侨胞贡献是分不开的。 举一个例子讲,就说我们上海,上海的外资企业当中一半左右是我们的侨资企业。所谓侨资企业就是由我们华侨、华人资金投入上海的一些企业。另外一个他们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一千亿美元,这个数字也非常大。还有就是这些企业解决了就业岗位有120万人,此外就是我们很多的海外侨胞,他们还积极的投入中国的教育、卫生事业,还有很多进行一些科技文化的交流。所以他们的足迹也是出现在上海的各行各业,他们所作出的贡献确实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从事侨务工作同志来讲,对我们侨胞所做的工作了解非常多、非常深刻,也非常的强烈。很多第一都是产生在我们侨胞身上的。比如说上海第一栋公寓楼就是由我们侨胞投资的;上海第一家的外资毛纺厂也是我们侨胞投资的;上海第一块土地批租也是我们侨胞取得的,他们都带了头,应该讲为以后外资的大量涌入也是带了头,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开始改革开放进来的外资,很多都是我们的侨胞,他们既有发展自己事业的需要,同时也是怀有对祖籍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刚才严小姐讲到,他们对于上海发展、对中国发展巨大贡献,这个评价是毫不为过的,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
我们还知道华侨除了对我们国家经济方面有很多贡献,还有对我们国家社会事业也是非常支持,特别是社会公益事业,不知道对于上海来说他们在社会公益事业这方面有哪些方面的比较突出的贡献呢?
[崔明华]
我到侨办工作以后,对我们侨胞的认识,其中有一点就是他们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向往,对祖籍国也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一点我觉得他们和对住在国做贡献是毫不矛盾的,他们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对国内的公益事业他们也是凭着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对祖籍国的一种感情,确实做了很多努力,据我们不完全统计,90年到08年上海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一共有两千多项,折合人民币有20亿元左右,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捐赠项目和金额占到了全部捐赠总额的七成左右。上海接受华侨捐赠比较多的单位主要有上海博物馆、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慈善基金会等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这方面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我们从教育来讲,上海的杉达大学,作为上海第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就是由港澳同胞曹光彪、古胜祥捐赠三亿多元人民币而成立的;还比如说香港的同胞沈炳麟老先生创立了福利基金会,80年代开始就在国内捐献乡村小学,这个在国内影响很大,很多贫困的省份地区都来联系。这个基金会也是不遗余力,这些年来始终不断的在进行捐赠。还比如说文化方面,上海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当中有相当数量的珍品是我们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的。比如说菲律宾同胞庄长江向上海捐赠了“两塗轩”等。我自己也接待过庄老先生,确实是一位思想可爱的老先生,他做的这些事情,对自己都是非常低调,觉得这些事是他应该做的,我们把中国文化、精品能够保存下来,发扬光大,确实也是令人尊敬。 还比如说香港同胞张永珍女士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2005年,张女士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面以4150万港元拍得了流落海外多年的这个,也捐给上海,大家对她赞赏有佳,非常感动。
[主持人]
三月份是我们侨法宣传月,网友说今年有哪些主要的活动?
[崔明华]
这几年我们坚持每年都利用三月份进行侨法宣传月,这个活动是我们集中宣传的一段时间,平时我们也开展了大量的侨法宣传。今年我们开展侨法宣传主要有几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我们进行侨务法律法规的宣讲,就是为什么要制定这个侨法,侨法规定了我们侨胞的哪些权益,我们要维护,这些内容都跟大家进行宣讲。我们举行报告会、深入社区,向社会各界人士宣讲。这两年我们还把这个宣传到了高校、机关、企业单位,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法律,让更多的人自觉的关心我们的侨胞,来维护我们侨胞的合法权益。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开展了很多的服务活动。譬如说,我们进行法律的咨询,政策的咨询,这个政策咨询也包括很多涉侨工作,最近我们在就业方面有碰到了一些新情况,我们也把劳动保障部门请到现场向我们的侨眷、一些归侨介绍上海的一些就业政策,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给你们服务,有哪些保障的条例我们应该帮你们解决困难等等。还有就是我们的侨界人士也遇到一些法律上面的纠纷,我们律师也到现场进行接待,帮他们解答。此外我们社区的侨界志愿者队伍也利用自己的所长帮助我们侨界困难人士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家里面的一些维修,包括一些家里面卫生的打扫等等。 第三,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说我们组织侨界的医学专家到我们的社区为归侨、侨眷进行义诊,是免费的帮他们进行一些诊断。我们还为一些困难的侨界人士,有一些年岁非常大了,发放了免费的医疗卡,当然这是有一定金额的,这也是我们侨界人士支持的,关心帮助的。还有组织了侨界的艺术家到社区里面为我们的侨界人士开展文化活动做一些辅导等等。 总的来讲内容非常丰富,每个区、县都有活动,整个光我们市区两级层面就开展了21场活动,应该讲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效果也一年比一年好,以后我们想继续坚持下去,通过侨胞宣传月使我们更多的公民能够了解这部法律,能够协助党和政府一起配合把这个侨务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
社会上面有认识侨胞都是很有钱的,实际上不是这样,还是有一些困难群体。不知道我们在调节困难群体方面有哪些措施?
[崔明华]
过去我们的概念,侨胞在国外生活,生活比较富裕,可能也比较有钱。但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包括我们有很多侨胞回国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归侨,所谓老归侨,就是解放以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一段时间回国的老归侨,当时他们爱国,回来以后参加国内的建设,但这些老归侨年事已高,退休时候又比较早,所以他们的生活水平现在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个就是说他们收入比较低,相比较我们年轻一点的同志。还有他们年老了,生活碰到很多困难。第三个还有很多生病,需要人照顾。对于这些人,我们侨务部门非常关心,把它列为我们工作重点服务的对象。所以这些老归侨,当时他们回来以后政府做了一些安置,现在年事都已经高了,还有困难,所以我们希望不仅侨务部门,我们也欢迎全社会热心人士对这些老归侨也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
[主持人]
早期归侨侨胞来说有没有照顾性的政策或者措施?
[崔明华]
现在据我们统计整个上海早期归侨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吧,其中60岁以上,已经退休的早期归侨有2800多人,占了早期归侨总数的84%,由于文革的影响,种种原因,使这些已经退休的老归侨,刚才讲了,相当一部分人工资待遇比较低,有一部分老归侨回来以后也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困难。刚才讲了,现在这些老归侨年龄也大了,所以我们也制定了一些照顾性的措施,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1995年3月份,上海下发了一个“关于发放早期归侨退休生活津贴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归侨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津贴。03年11月份在原有基础上每月每人增加50元补贴。第二个,96年7月,上海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早期归侨生活困难补助通知”,对本市无业早期归侨,有关部门发放生活困难的补助。经过这么一些措施以后,现在应该讲对这些老归侨的照顾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再加上我们每年的节日,包括春节、中秋,我们侨务部门,加上各个区县、社区的有关部门和我们侨界的爱心人士也都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慰问、补助,使他们的生活也随着我们国家国力发展逐步的得到提高。
[主持人]
对于这些归侨、包括侨眷困难群体国侨办也办不了一个意见,叫《实施“归侨侨眷关爱工程”的意见》,不知道我们是如何落实的?
[崔明华]
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以后,也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要使更多的人能够富起来,也能够帮助困难的人群,对此国务院侨办在去年的8月份也下发了一个意见,就是《实施“归侨侨眷关爱工程”的意见》,对于国侨办这个意见,我们上海市侨办也是积极贯彻落实,抓紧行动,采取切实的措施,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我们开展了送一份爱心、促侨界和谐为主题的侨界关爱工程。分三个层面来展开,一个是慰问侨界的重点人士,由市政府侨办专程上门慰问侨界的著名人士,这个主要以两院院士,科教文卫领域里面的领军人物为主开展一些个性化的服务。第二是开展了侨界重点困难人士慰问活动,去年一年共慰问了700个人次,今年我们市政府侨办领导对部分困难人士也进行了慰问,今年光春节就对500位侨界困难人士进行慰问,应该讲力度比过去更加大了。第三个层面是我们开展基层侨界的帮困送温暖同时,指导区县、街道对困难人士开展帮困活动,重点走访慰问有困难的早期归侨,应该讲通过这么三个层面的慰问、帮困,应该讲基本上都把一些确实需要慰问、帮困人群都纳入进去了。这是一个抓手。 第二个抓手,我们推动为早期归侨配备家庭医生的工作。刚才已经讲了,我们很多老归侨,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真的希望要到医院治病的困难也不小。最近我们制定了一个文件,就是要为我们老归侨配备家庭医生。第二我们这些家庭医生有社区的卫生中心来负责落实,由他们和我们的老归侨结队。比如说我某个街道现在有20位老归侨,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派医生和这20个老归侨进行那个,这一次去了登记一下,是一个什么样的诊断情况,配什么药,以后我去的话就有一个连续性。第三个我们已经在积极的推开,长宁区已经全面推开了,其他的区也在积极落实,我们打算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使70%左右的老归侨家庭医生配备都能够落实到位。这是第二个抓手。 第三个抓手,加强对侨界特困人士的帮扶工作,有一个老归侨的帮扶基金,这几年来我们积极在推,并且通过各种各样途径加强这方面的作用。 第四项举行侨界医学专家送医到农村活动,刚才已经做了一些介绍。去年分别到了奉贤、宝山、南汇和崇明,今年我们还打算到三个区,其中这个月我们已经去了闵行区,所到之处受到广泛的欢迎和高度的赞扬,我们这些侨界医学专家医学水平非常高,主动上门服务,为我们侨界困难人士、生病的人士就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态度也非常好。 此外就是刚才我讲了,我们还向300位患病困难的侨界人士赠送了归侨侨眷的医疗补助金,每人500元。这些活动在社会面都有很好的反响,我们也打算今后继续做下去,今年我们也已经做了安排。
[主持人]
侨界里面有很多侨界的企业家,而且侨界里面也有一些困难群体,可以动员侨界企业家帮助困难群体,不知道这个动员工作怎么样?
[崔明华]
侨界企业家当中不乏很多爱心的人士,像去年的地震,我们上海侨界人士就捐赠了两亿三千多万元给灾区,同样的,我们很多侨界人士,他们经济上面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爱心,经常做这些善事。我们提出“侨帮侨、献爱心”,号召热心慈善事业的侨界企业家对我们困难群体帮助。原来有一个老归侨帮扶基金,还有最近建立了一个基金“宝龙助侨帮困基金”,就是由几位侨界企业家捐款建立的,数量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每个基金都有几十万元,对侨界困难群体当中一些特殊的人员进行帮困,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以后我们还想采取措施,把这项工作做得再更多一点、更广一些。
[主持人]
网友说听说2月28日卢湾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招聘会,他在问,侨界企业家协会是怎样的一个团体?
[崔明华]
网友很关心上海侨务工作,我们也表示感谢。我们侨界有很多社会团体,侨界企业家协会就是这些团体之一,我们还有叫上海侨商会,可能有一些网友也已经听到过。侨界企业家协会、侨商会,究竟是什么团体?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简而言之,他们两个是不同的侨界社会团体。侨商会主要是具有华侨、华人身份,在上海投资的企业家,他们自发成立起来的一个社会团体,叫上海侨商会。上海侨界企业家协会,就是有国内的归侨、侨眷身份的企业家,他们自愿组织起来的一个社会团体。通常来说侨商会是海外的、侨界企业家是国内的。这个侨界企业家协会,我们是07年12月份经过上海市社团局登记成立的,是我们市政府侨办主管的一个社团之一。它成立了以后开展了自身的学习活动,也开展了自身的维权活动。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就是团结引导我们侨界企业家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刚才我们讲的一些,就是由这一些侨界企业家发起的。 2月28日招聘会说来我们也是很感动的,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影响,上海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影响,尤其是就业。您可能也知道,今年应届大学生就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侨界企业家协会,他们那些会长们就商量,我们能不能再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就是以他们为主,一共有87家企业,大家共同的提供了1074个岗位,2月28日在卢湾区体育馆举行了这么一个活动。很多大学生都慕名而来,很多家长陪着孩子来,他们都是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洽谈。之后据我们统计有1300多位的人次和这些单位达成了意向,基本上就是上每一个岗位有1.2个人次,就是达成意向。据我们了解,很多大学生都非常愿意到这些企业工作,我们很多企业家也欢迎这些大学生就业。所以我们觉得我们侨界人士,包括侨界企业家协会确实为社会发展、为社会和谐做了很多的努力,也为当前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确保”奉献了他们的一份力量,我们感到这样做是非常好的,也是我们侨务工作、侨界资源的一个独特优势。
[主持人]
我想知道咱们上海市在市侨办主管的侨界社会团体,除了刚才说的之外,还有哪些呢?
[崔明华]
我们现在市政府侨办直接主管的团体有好几个,刚才我说到了上海侨商会、上海侨界企业家协会,还有我们的侨界知识分子联谊会,这个联谊会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还有上海侨界志愿者总队等,今年还成立了上海华侨书画院等等,这些是我们市政府侨办直接主管的,相关的团体还有不少,这些都是我们开展侨务工作,包括我们侨界人士奉献社会的一些重要的团体。我们市政府侨办这方面也积极的加强引导服务,希望这些团体能够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发挥自己的作用。所谓服务,有一些困难我们给予积极的支持、帮助、指导,应该讲这也是侨务工作一个重要方面。以后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使它成为我们侨务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主持人]
这些社会团体举行了哪些特殊的活动?
[崔明华]
这些团体他们有自己的章程,成员都非常有责任心,所以他们的活动也非常的活跃。另外一个,这些社团因为定位不同,所以开展的内容也各有侧重。比如说要增进对外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我们有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刚才我可能没有讲到,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比如说我们要做好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工作的,我们有侨知联和客知联。还有比如为在沪投资的华人、华侨、港胞投保的我们有侨商会。还有组织归侨、侨眷为社会做贡献的,有侨界志愿者总队。这些社团总的宗旨还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我刚才说到去年“5·12”大地震,我们上海一家民营书画院,上海海上书画院找到我们侨办,捐赠了一百多幅书画作品,希望侨办能够用于支援灾区,我们马上就行动起来,通过侨界企业家协会、海外交流协会和侨商会等社团去年6月1日召开了书画作品赈灾义卖会,筹备期间又有一家书画院和几位在沪侨界画家也主动参与进来,这个义卖会上面侨界企业家、在沪一些侨商纷纷举牌来拍卖,把所得的款项捐给灾区。 这方面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事例,比如说我们有一位老画家,他实际上身体不好,就坐在床上作画,创造了这一幅画,托人送到现场。还有一位画家,前一段时间由于车祸被撞了骨折,他也是拿着拐杖到现场把画献出来。我们很多侨界企业家也是如此,他们实际上在所在单位、地区,或者社区,都已经纷纷的慷慨解囊,捐了很多钱。他们知道我们有这个活动,要捐画义卖,他们再次赶到现场,再次捐钱。有一对侨界企业家夫妇还把他们的孩子带来了,就是让孩子来亲身感受这么一个动人的场景,让小孩子从小就受到这种爱国主义的教育。确实我们觉得这方面他们做了一些工作,效果也不错,社会反响也是好的。
[主持人]
不知道咱们侨办在开展华文教育方面有哪些工作?
[崔明华]
华文教育是我们开展侨务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刚才介绍侨办主要工作职责的时候也已经说了。我们觉得中华文化也是凝聚我们全民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海外侨胞能够和我们祖籍国中国一直保持很紧密的联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刚才也已经说了,我们侨胞移居海外以后,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就在国外诞生了,这一些孩子,因为对祖籍国了解得比较少,如何让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有一个了解,我们侨务部门开展了华文教育工作。所谓华文教育是我们对海外的一些侨胞进行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授,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采取了这么一些措施,总的我们提出上海要开展一个叫“薪火相传”工程。具体有这么几个抓手:一个是完善工作的体制,我们现在从市、区、街道,再加上国务院侨办,这四个层面,我们都有一些机制。包括我们的社区侨务部门,他们也开展了一些华文夏令营等等,效果非常好。 第二,我们进一步活跃我们的网络机制。就是我们和市教委一起建立了华文教育基地,把一些条件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校,作为我们国内华文教育基地。我们和市教委结合起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指导。同时我们在07年也确定有四个区政府侨办作为我们上海华文教育的先行单位,建立四区联动的机制。另外一个市政府侨办和市教委设立20个华文教育基地,连同国务院侨办上海设立的2个华文教育基地,我们现在拥有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这一类教育基地一共有22个。现在还有更多的学校也想成为这样的教育基地,这个是我们第二项工作。 第三项工作,我们构筑理论研究平台,华文教育怎么搞,我们要有指导。07年首先在全国成立了由市政府侨办、市教育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共同组建的首家地方性的华文教育研究机构,全称是上海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有18位海内外从事华文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了专家的队伍,并且出版了华文研究专刊,开展了8项调研课题,还组织专家编写适合海外华裔学生用的汉语和中华文化这两本教材。去年又举办了华文教育论坛和首届上海华文教育研究会。很多海外的华文学者都到上海参加我们这个会议,大家提交了论文,还发表了演讲,对于华文教育的现状和未来都谈了一些很好的意见。这些都对我们用理论来指导华文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个工作,优化师资培训手段。第一我们是以加强教材、教学理论为主开展海外师资的培训,我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海外华文教师培训课程实施计划,编写了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的讲义。第二“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海外师资的培训。07年以来已经接待了近20个国家及地区的801位海外华文教师来上海培训,同时也派出16名专家、学者到海外开展师资辅导培训。第三还举办了区域性和专业性的海外师资培训,比如说东南亚华文教育培训班等,多媒体教学班、普通话水平培训班、小学教学智能班等。大家听了以后觉得怎么还要进行普通话的培训班?因为在海外华文的普及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们很多华文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带有很浓重的地方口音,有很多侨胞会讲粤语,但是普通话不会讲。这样把老师请到国内来,让他们来学习普通话,而且颁发证书,他们对这个看得非常重,学得很认真。 此外我们还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开展海外师资培训。我们跟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也达成共识,我们在探索如何运用远程教育来开展对海外华文师资的培训。这样的话就不一定要回到国内来,可以节省费用,也取得很实在的效果。我们还计划通过这样的手段把一些课程都放到网上去,这样我们开展华文教育的广度、深度都可以提高。 第五个创建一些学生的品牌活动,就是我们每年都有一千多名的孩子到上海来参加活动,一。譬如说文化风采夏令营、优秀华裔青年论坛、海派文化夏令营、舞蹈武术夏令营等等,每年都有,尤其这几年我们请一些华裔学生,他们有一些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都是优秀的学生,但是对中国了解比较少,我们请他们回来参加主题夏令营。有一个孩子跟我说,他说我参加夏令营以前经常和父母争吵,争吵不是感情问题,主要是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有不同。现在我参加这个夏令营以后我懂得父母为什么这么热爱中国,我现在也有同样认识,相信回去以后我们这种争吵会很少了,我们觉得这个工作也非常有意义。 第六个加强一些工作的规范管理,对于基地、包括对于一些培训班都有一些规范的要求,每年可惜都要进行一些考核。 第七个确保经费落实,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们上海华文教育工作在海外都有很好的影响,也得到了国务院侨办支持,应该说这项工作现在在全国也是走向前列的。
[主持人]
今天崔主任跟我们谈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关于侨法宣传月也好、关于侨胞概念也好,节目最后请您给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崔明华]
各位网友,首先我很高兴通过这样一个渠道和大家进行交流,我也很感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提供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们做侨务工作,做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但是我们觉得光靠我们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全党、全社会,包括在座关心我们侨务工作的各个网友,大家一起配合我们,来支持我们,甚至很多方面也希望大家给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包括做得不好的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批评意见,甚至加强监督。首先我表达的一个心情就是非常的感谢大家。 侨务工作是我们国家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因为移居海外的侨胞非常多,刚才我已经说了,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社会需要和谐、世界也需要和谐,国与国之间也需要加强交流合作,而我们的华侨也可以理解为一座桥梁,就是他们把祖籍国和住在国架起一座桥梁,这个桥架好了,使我们桥梁更宽阔、更坚固,使我们国与国之间建立广泛联系。同样我们国家还需要对外开放,要把很多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技术、产品能够引进来,这样我们的侨胞他们也为促进这种交流和合作做了很多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觉得我们的侨胞通过移居海外学到了很多知识,回来以后参加祖籍国的建设,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海归,他们也是我们国家现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队伍。这些角度来讲做好侨务工作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我们现在从事侨务工作要带着感情做,因为侨胞当中确实他们有很多需求,我们要积极的为他们服务,让他们了解中国作为我们侨民的祖籍国,对他们始终怀有深厚感情。 做好侨务工作我们还需要法律保证,我们要依法办事,要依法为侨服务,依法维护我们侨胞的权益,这方面来讲这几年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我们也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目标上面定位要更高;工作方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在工作作风方面要扎扎实实的做,做一件希望成一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但是我们深知,我们这些工作的进展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侨界人士的努力和配合,更离不开我们广大的网民对我们侨务工作的关心。我刚才看了一下网友的提问,我稍微看了一下,很多都是非常专业的,有很多都是非常迫切需要了解我们侨务工作的,还有一些对我们侨务工作有一些问题想得非常细,这些我都觉得是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一种理解、对我们工作的一种关心。我想有我们网民这样的关心,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我是很有信心的,我们上海侨务工作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社会各界关心帮助下会与时俱进,包括在当前应对金融风暴困难情况下面,我们一定也会咬紧牙关,把工作做好,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不辜负侨胞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广大网民对我们的期望。衷心的感谢大家。 刚才我看了一条,有一个网友说上海侨办在哪里办公?我想借这个问题也欢迎大家以后与侨办多联系,也欢迎大家有机会,如果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到我们侨办来做客,我们在延安西路129号,上海华侨大厦12楼、16楼,两个楼面。 再次感谢大家。
[主持人]
再次感谢崔主任到我们中国上海做客,也谢谢网友的参与,我们这一次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崔明华]
感谢大家、也感谢严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