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书,我爱生活2008上海书展与奥运同行

2008-8-12 14:40      

  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2008上海书展与奥运同行

  时间:2008年08月11日16时

  嘉宾: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楼荣敏

  [主持人]

  上海书展是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出版局着力打造的上海文化建设品牌,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文化影响。

  通过访谈使公众了解2008上海书展的主要特点和活动,进一步扩大书展的品牌效应,倡导全民创建学习城市,吸引更多的公众参加这次文化盛会。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下午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国上海”在线访谈节目。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08上海书展将于8月13至19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上海书展成功举办了四届,已经成为文化大都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的上海书展会有哪些名人亮相,会有哪些好书推出?带着这些网友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特别请到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楼荣敏先生和我们就“2008上海书展与奥运同行”的话题与网友交流。楼局长您好,先跟我们网友打一个招呼。

  [楼荣敏]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上海举办书展的目的和意义呢?

  [楼荣敏]

  大家知道上海书展从2004年开始,已经举办了4届,这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打造这样一个文化名片是我们文化人肩负的重大职责。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书展?我们也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自娱自乐,或者只是我们上海的事情。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们打造这样一张城市文化名片的目的是为了给全国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也就是说上海通过搭建全国各个出版社进行交流、交易、研讨这样一个平台来实现为全国服务的功能。同时要打造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也就是说要为我们上海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提供市民文化学习、文化交流的环境来打造这样一个文化的平台。我们4年来已经把上海书展办成了市民学习的嘉年华。因此从我们上海书展搭建全国文化的大平台和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两个方面来看,这个意义不仅仅是我们上海本身的事情。

  [主持人]

  您从多个角度讲述了上海举办书展的意义,能不能请您谈谈上海书展和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楼荣敏]

  上海书展和建设文化大都市,应该说建设文化大都市是上海书展其中应有的功能之一。我们知道上海这几年提出了建设文化大都市这样一个要求。建设文化大都市,可能我们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首先可以体会到的,比如说很多外地客人到上海来,可以看到上海的大剧院,可以看到上海的书城、上海的图书馆。这些场馆设施在全国来说都应该是一流的。 同时我们不仅要有硬件,而且要有软件,我们知道上海现在有各种形态的出版物、以及各种打造的文化产品,比如说戏曲、时空之旅等优秀节目都非常好。其中就出版这一块来说,我们认为打造上海书展这一文化大都市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知道图书的出版在上海来说是有悠久传统的,二三十年代到现在,应该说上海从近现代出版中心到现在,一直是全国文化的大码头,是图书出版的重镇。 那么打造上海书展,某种意义来说,也就是担负着在出版层面形成一个为全国服务,在文化交流服务当中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品质的重要职责。我们知道从创新角度来说,上海始终是一个不乏创新的城市,但上海毕竟是一个局部,而从上海这个局部来说,创新还是不够的。如何把上海变成文化大都市,就需要一个大的平台,让全国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图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交融当中我们可以提升上海的文化品质。应该说上海书展承载了这样一个任务,为上海打造文化大都市,吸引聚集各种文化到这里来交融,特别是创新文化到这里来交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不仅是硬件,而且是软件,能够打造上海书展这样一个品牌,对我们上海出版界来说,这几年已经初步形成了上海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这本身就说明了上海书展为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主持人]

  有一个网友“书虫”说,今年是举办书展的第五个年头,那么上海书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楼荣敏]

  上海书展原来是业内的小型订货会,仅限于沪版图书的订货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由各个出版社到上海来订我们沪版的书。但是我们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书展倾注了非常大的热情。我刚才已经讲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订货,其主要功能已经演变成了两个方面,一是打造成全国图书出版交流、交易、研讨等等这样一个大平台,二是为上海市民提供文化大餐。根据这样的功能定位,上海书展这几年就是着重从内涵上面提升书展的品质。因此现在逐步成型了,变成上海文化嘉年华的活动。每年8月份大家非常期待,到这个时候好象有一件事就是上海书展,到时候大家都期待这个事情。也就是说这个变化确实是很大的,原来从业内的逐步走到社会,而且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成为具有品牌影响的文化嘉年华活动。所以上海书展四五年的变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主持人]

  上海市民养成一个习惯,每到盛夏的时候就参加上海书展这个盛会。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书展的整体情况?

  [楼荣敏]

  上海的书展应该说这几年来逐步形成这么几个特点,一个特点是由原来邀请江浙两省来参与的区域性书展,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书展,吸引全国的出版社来参与。第二个特点就是市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第三个特点是为我们上海书展度身打造的首发图书也越来越多。 从今年的整体情况来说,我们有这样几个数字,今年一共有全国406家出版社,加上上海的40家,共有446家出版社到我们这里来参展,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书展。第二个数字这一次我们组织了十万多种图书,六万多种是近期的新书。其中的20%是4月份以来的新书,40余种是专门在今年上海书展首发的图书。 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大量的活动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前几天新闻媒体报道的活动数量是260项活动,其实截止目前活动总量已经达到了280项活动之多。总体来说2008上海书展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非常丰盛的文化大餐。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了上海书展有一个特性,是全国性,有一位叫“阿拉”的网友和您想到一块了,他说上海书展应该是面向全国,海纳百川的书展,今年上海书展在打全国牌方面有什么举措?

  [楼荣敏]

  我一开始就讲了,上海是文化的大码头,我们本身的书展不仅仅是局限于上海,应该说打全国牌,是我们书展的一个宗旨。这几年来,逐步逐步,应该说在这方面跨出了很大的步子。今年我们是更进一步,一方面把场馆一楼(世贸商城有4个楼面,一楼是最好的),所有最好的楼面全部拿出来给各地的出版社布展,而且今年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是零租金,来参展的各地出版社不要场地租金。第二个就是我们提倡简装,不要求豪华装修,就是不要求特装。因此我们简装也免收费。第三个就是宣传费我们也不收。我们向各地出版社建议,把最好的书拿过来,提供专业的营业员和免费服务。 我今年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就到北京、江苏、浙江,包括辽宁这些重要省市去做一些招展的工作。从我自己亲身体会来说,比如我在北京招展的时候,开了一个招商会。我们知道北京是全国出版中心,有200多个出版社。招商会那天到我们书展来开会的出版社很多,听了我们这个政策以后非常响应,反应非常热烈,马上提出要来参展,要报名。所以到目前,我们可以这么讲,全国出版社共有500多家,现在来了446家。除了一些很专业的出版社,不适合参展的,基本上都来了。这一次应该说全国牌打得比较响,我们有一个想法,与其说是我们优惠了各地出版社,还不如说是各地出版社支持了上海书展。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是一种互惠互利,我们服务了全国,全国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文化,也为上海市民提供了文化大餐,应该要感谢各地对上海书展的支持,所以今年上海书展的“全国牌”打得比较响。

  [主持人]

  其实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老百姓得益、出版社也得益。有一个网友叫“青菜萝卜”,他说我很好奇,外地的参展单位都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参展的?是根据省份参展的吗?

  [楼荣敏]

  是这样,这一次我们参展有几种形式。首先我们希望全国各个出版社都来参展,但我们也是为了把书展搞好,为上海市民提供一个文化大餐,所以希望全国一些比较重要的出版单位都能够来。我们这一次招展分了这样几个层面,一个比如说中国出版分量最重的中国出版集团,它旗下的11家出版社,是响当当的,我们整体招来。还有机械工业、清华大学、纺大、人大等等这些出版社,我们是以比较重要的出版社形式。其次就是一些出版重镇,比如说我们讲行内的话,像粤版、辽版、湘版、川版,当然还有沪版。还有一些是联合体的,如:文学联合体、少儿联合体、美术联合体等,他们也可以以联合体的形式进行参展。 总的来说,参展的形式,各种各样,当然在布展方面我们有一些实际情况,大家知道,如果完全以出版社形式分布的话,有时候很难在一个区域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书,需要跑很多地方。这次我们把相关的书籍做一些归并,就是少儿类的放在一起,文学类的放在一起,或者是教育类、休闲类。这样就可以方便大家来购买图书。

  [主持人]

  有很多方式,有按地方、有按出版社、有按类别的,非常灵活。这一次上海书展有一个概念非常新,叫主宾省,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点子是怎么出来的?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楼荣敏]

  一个成熟的书展办到后来必须要有很多新的理念,或者有很多创新。我们参加国外书展的时候,比如说全世界最有名的一个书展是法兰克福书展,就有主宾国这个概念,明年(2009年)中国是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主宾国、主宾省是这样来的,其中也不是说我们好象希望有这样一个概念,或者说赶时髦,其实不是的。 因为主宾省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它可以从省来说,有出版资源、有一种大的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设立主宾省这样的形式,把它全省的整个文化资源带到我们书展来,展示给上海人民。这一次选择的是安徽省,是徽派文化的代表,引入“徽文化”可以起到丰富我们上海书展的作用。

  [主持人]

  还有一个网友说为什么选择安徽省作为第一次主宾省?

  [楼荣敏]

  这是第一次,要有代表性,同时人家也要愿意,正好是我们有这个想法,他们也愿意。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大家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安徽又是改革开放最早的省,所以我们想是不是在改革开放这个主题上面让这个主题更加鲜明。因此我们选了安徽省。同时安徽出版这几年也跨了很大的步伐,今年还有体制改革的新动作,我这里卖个关子,等到书展的时候由他们自己来发布新闻,根据这些情况,我们选择了安徽。再加上安徽的徽派文化底蕴很深厚,在上海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大家了解得不是很深,这一次让他们来做一些宣传,对两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

  大家如果想要寻找答案,就一定要到书展去,感受一些这个“徽文化”。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网友的问题,有一个“好读书”的网友问今年上海书展图书品种有多少?新书有多少?

  [楼荣敏]

  今年一共有十万多种图书,新书有六千多种,其中20%是近期的一些图书,40种是我们推出的首发书。40种首发书,只是一个约数,其实总品种不止这些。比如说我们这一次推出了池莉的《来吧,孩子》,还有莫言获奖长篇小说系列的首发。王立群这一次也有读史记评吕后等等。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我们上海各个出版社的新书,特别是上海世纪出版有很多社科类的新书,值得关注。 在这里我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一下,2008上海书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说不仅有名人,而且有后起之秀。韩寒、郭妮等十几个80后作家到上海书展签售,都带新书来了,而且我听说90后的也有,90后是杨沐溪,好象是福建少儿的。我这几天得到这个消息很感动,福建少儿带了一千多种图书,连夜赶到上海来要参加我们的书展。我们知道网友对80后、90后议论纷纷,就是说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我们感觉到上海书展要成功,或者说我们的文化要发展,不仅要有老一辈的,不仅要有中年的,还要有后起之秀。如果后起之秀蓬勃发展了,有各种图书出来,逐步从稚嫩到发展、到成熟,这是我们图书发展的主流。所以我也敬请各位读者关注本次书展的新现象。

  [主持人]

  经您一介绍,我感觉真的体现了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一个叫“小小宁”的网友问,说我喜欢看原版小说,请问今年的上海书展有没有原版图书?

  [楼荣敏]

  有,我们这一次准备了很多。上海外文图书公司准备了3000种外国图书,而且为了这一次书展专门准备了近期的原版图书。比如说(我是听说),准备了世界获奖的十大名作家的作品,而且这些名作家有一些作品都是很好的,有一些都是近年来诺贝尔奖的原著,喜欢读原著的读者可以在外文图书展区买到原著。

  [主持人]

  再来看一下网友的问题,有一个叫“读书成狂”,他说我想知道今年上海书展的场馆布局是怎样的?他还给了一个建议,说建议在现场发放免费的现场地图,您觉得他的建议怎么样?

  [楼荣敏]

  是这样的,这一次书展布局是这样的,一楼整个展区给各地出版社提供好的图书。二楼是一个过道,我们三楼是给了大学出版社和社科文联合体,在三楼的布局里面我们还特意安排了30年精品图书展。我们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上海在这30年走过很大一段路,在全国形成很大影响。30年图书应该也是上海改革开放图书的缩影,大家也可以看看。比如说我们30年图书里面在全国影响很深的,一开始有《重放的鲜花》(音),那个是引起很大反响的,那个书当时是排队购买的,都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完了以后,很多人特别印象深得有一套《数理化丛书》,这一套书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也就是说我们那一代,也就是50年代那一批的知识青年,当时在文革以后,重新上学,就靠这一本书,这一套书,就是《数理化丛书》复习了以后考大学,改变了命运。 所以很多很多的老三届,当时的知识青年看到这个书,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的亲切等等。这30年来,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把这些书在三楼的过道里面都陈列出来了。 4楼我们主要是上海的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总社等。当然三楼还有一些民营的书展。 我这里还要讲一下,我们参观的时候希望大家,我推介一个最好的路线,请大家先上4楼,完了从4楼往下走,因为4楼是沪版图书,你不要到一楼买几本书就走了,这样就很可惜,还是要到4楼去。 至于网民提出的是不是有地图?我们有一个手册,这个是免费发放的。当然我们每人都有一份,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毕竟我们有20多万的读者,每人都发放一份很难讲,但我们还是印了很多免费发放的,不能全部满足,也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所以这是免费发放的,大家可以根据便民手册里面的地图来参加书展。但如果没有这个便民手册,大家也不要着急,我们在整个场馆里面人性化的安排很多,比如说地上就有地贴指引,每一个楼面都有指示等等,应该说方便大家的参观、为读者标示购买路线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方面请网民放心,我们还是提供很多服务的。

  [主持人]

  这个网友可以参考楼局长的两个方法,第一个是领一个便民手册,还有一个方法是从4楼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中间还可以感受我们30年图书的历史,非常好。

  [楼荣敏]

  便民手册是在读者进门的时候发放的。

  [主持人]

  刚才谈到很多关于读者非常细致的问题,有一个叫“大宝”的网友说,书展的交通和饮食问题有没有考虑进去,有哪些便民服务?

  [楼荣敏]

  我们这一次对书展的交通也作了考虑。大家知道世贸中心在虹桥地区,交通方面还是有一点问题的。去年我们作了一些考虑,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主要是为了为读者提供交通便利。我们在中山公园地铁2号线的终点站,汇川路、长宁路交界处设立了一个免费的巴士车站,读者可以凭书展的入场券免费乘坐。从早上9:30开始一直到晚上的5点,都可以乘坐这个免费的班车来往场馆和地铁站之间。免费巴士没有固定的时间,反正客满就发车。 去年只有从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就是刚才讲的从汇川路那里到书展的班车,没有回程的班车。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今年设立了免费往返巴士,就能够更加方便广大读者。所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注意一下我们最近的报纸广告,广告对班车泊车地点都有说明。希望读者乘坐我们的免费班车,可以更便捷地到达上海书展场馆。 至于网友提到的饮食、休息问题,我们这一次都作了考虑。可以说我们每一个楼面都设有休闲区,邀请了罗森、肯德基、美罗思等等饮食供应商,为读者提供服务。 总体来说,我们是这么想的,书展就是书展,我们这个书展还是要讲究一定的品位。因此在饮食等方面,我们考虑既要方便广大读者同时在美观等方面也都作了一些考虑。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免费的休息区域,广大读者如果累了,都可以坐在那里休息。 除此以外我们在三楼有一个区域,原来是职工休息的地方,有几十个位置,读者都可以休息,也很方便,现场都有指示牌。这一次我们提出了一个服务读者的理念:“口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地方坐,饿了有东西吃”。所以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安心的,或者说可以放心的到我们书展来参观,安享一天的悦读时光。

  [主持人]

  这三有让读者很放心。有一个读者说,叫“格林”,他说上海书展怎样实践绿色书展的主旨,比如说塑料袋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楼荣敏]

  这一次书展也提出了环保的概念。我一开始就讲了,本次书展是面向全国招展,我们是免展位费的,而且整个搭建要求简装,这就是环保的理念,就是不浪费了。因此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字,我们这一次一楼全国展,除了个别的他们自己要特装以外,我们整个一楼展馆布置的花费,可能有一些读者不相信,只花了28万,这就是绿色环保的概念。当然我们在4楼,世纪馆、文艺馆,这一次是特装,但是我也可以告诉大家,这是已经用了四年的老的装修材料,也是一种环保,就是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概念。包括这一次书展中大学馆、社科文馆,都是整体推出,我们不要特装,都是简装。但从书展美观要求来讲,要求简洁大气,我们要求在简装的前提下适当搞一些装饰。上海书展组委会要求简装,要求节约,主要是从环保的理念出发。 塑料袋的问题我们很重视,去年已经禁售了,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花了很大的心思,如果不提供,广大市民就不方便了,如果提供的话又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有关规定要求不能提供免费的塑料袋,必须要收费。那怎么办?所以我们今年的 处理办法是这样,根据书展的特殊情况,第一我们定制了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第二,我们已向有关方面申请,基于书展的特殊性,我们不是随便提供,而是得到批准以后提供塑料袋。这一点也请大家放心。第三,塑料袋是环保的,采用的是可降解的材料。

  [主持人]

  我建议这个网友自备一个环保袋,把书带回家。还有一个叫“淘书达人”的网友说今年有没有价廉物美的打折书提供?我如何才能找到?会集中在某一场馆吗?

  [楼荣敏]

  打折书多了以后会冲击到整个销售,这是业内的问题。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折扣越低越好。2008上海书展跟以往一样,图书全部八折。还有一些书,各个出版社都有一些库存,而且是很好的书,这些书对于没买过的读者来说还是新书,还是好书。这次书展也会有一些特价书,但我们不是专场,也不会集中销售。我们提出了统一销售要求,规定每一个展位,或者每一个出版社一天不能多于一种或者两种特价书,这样既给广大读者提供了特价的书,同时又很有序。因此,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留意一下书展里面的特价书。

  [主持人]

  刚才聊了很多细致的和读者相关的问题,有一个“茂名居民”的网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上上海书展每年的活动都非常的丰富多彩,今年的活动有什么新的亮点?有没有什么我们参与的,互动性比较强的活动?

  [楼荣敏]

  上海书展已经第五届了,前四届活动都非常多。今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我们非常重视活动。书展有个两个特点,一个是好书,一个是好的活动。对好的活动,我们作为亮点来策划。这一次书展我们对活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要有主题的活动。我们甚至提出来,不仅让广大读者冲着图书来,更要让广大读者冲着活动来。 一个成熟的书展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不仅要有好书,还要有精彩的活动。我们特别提出了一个观点,要让不同层次的读者得到不同的文化享受。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哪一个城市的人,到上海书展来都可以得到这种文化的享受,都可以听到很多大家、大师的演讲、讲座等等。 这一次上海书展的活动有280多项,我可以这么说,整个场馆里,会议区、活动区,包括展位里面把活动都占满了。我所说的各种层次,是指不管你是什么层次,比如说比较喜欢高层次的,如喜欢社科类,我们准备了很多社科类的讲座,由组委会特别策划,和以往不同。这次书展有院士的讲座,上海交通大学的郑时龄教授,有一场世博会与科技创新的讲座。院士讲座大家可能会冲着院士本人去听听,又是世博会,又是科技创新,内容都是非常好的。 有一些喜欢文学的,不管是池莉也好,莫言也好,我们要求不仅是签名售书,而且要开讲座,跟市民进行互动。活动当中我们兼顾到各种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比如说你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戏曲爱好者,书展里面有各种形式的欣赏活动。安徽主宾省还带来了黄梅戏等多种活动。 280多项活动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涵盖了各个层次。这是我们本次书展的一个起步。这个起步是什么呢?以前是各个出版社报什么活动就是什么活动,我们这一次是主动策划。本届书展刚刚开始起步,下一次我们要把活动组织得更加好。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参加书展,您能与作家不期而遇,您能聆听大师的智慧。 这一次的起步也是上海书展的一个质的变化。从今年开始,几年以后,我们上海书展可以说是从书和活动两个方面形成书展的两大支撑。

  [主持人]

  我听了也很心动。就是那个广告语,你能够合作加不期而遇,而且可以聆听大师的智慧。大家应该到现场体会一下、感受一下。还有一个叫“我爱读书”的网友说前两年都有主题展,据我所知去年是钱学森,前两年还有鲁迅展,今年的主题展是什么?

  [楼荣敏]

  在去年书展的基础上面,这几年的传统我们还是坚持。今年上海书展有三大主题展,第一个是钱伟长主题展,钱伟长是德高望重的院士,每届展示名家风采,这是我们书展的传统。 还有今年是奥运年,奥运会正在进行的过程当中,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推出了奥运图片展,回顾历史,很多资料图片值得读者关注。 第三个就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书展今年突出了这个主题。这一次书展设立安徽主宾省就突出了我们改革开放的主题。此外,上海世纪集团、文艺总社在自己的展位里面都有改革开放30周年的相关展示。 除了这三个主题展以外,很多活动都是围绕这三个主题开展的,当然还有抗震救灾等系列活动。关于抗震救灾,我这里也要讲一下。抗震救灾在上海书展里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四川汶川的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尽管已经过去很多日子了,但是本次书展当中我们还是要为四川的灾后重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因此我们在书展推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什么活动呢?就是参加书展的读者,可以买一本书,写上一句温馨的话语,捐献给四川汶川的灾民,帮助灾后重建。我觉得,读者可以把书变成漂流瓶一样的,你可以写一句话,把联络地址写上去,可以找到你啊,可以延续美丽的故事,可以延续我们进一步支持、帮助灾区人民的爱心行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除了灾区捐赠以外,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安排了很多活动,包括集中推出抗震救灾的很多书籍,其中我可以为读者特别介绍一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新出的一本书,《90后的坚强》,讲述四川汶川地震以后,90后的青年怎样坚强地站起来重建家园。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地震以后,90后的青年不是躺在祖国的支援上面,而是用自己的脊梁撑起灾后的重建。这本书世纪集团打算邀请一些90后青年开展“为灾区加油”主题活动,交流这方面的体会。我认为这些主题的活动都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

  您刚才说的这一本书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书展也是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围绕奥运,围绕抗震救灾做了很多策划。还有一个网友叫“idea”,他说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本届书展上面是不是有相关的宣传展示活动呢?

  [楼荣敏]

  这一次书展的主题非常多,如果很多的话就会冲淡主题。我刚才介绍了好几个,2010年世博会,也是我们上海的大事,世博主题也作为活动的重点。上海书展里面提供了很多与世博有关的图书,包括很多活动,读者朋友都可以参与一下。比如说我们安排了院士郑时龄的讲座,就是关于世博和科技发展的讲座,这是我们专为世博推出的,而且郑时龄教授本身就是上海重量级的科技领军人物。此类的活动不少,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书展的活动安排,也可以注意一下书展新推出的关于世博方面的书。应该说世博主题也是今年上海书展活动的重点之一。

  [主持人]

  介绍到现在,很多网友听了您对书的介绍、活动的介绍,对名人的介绍,很想到那边看一看。有一个“市民甲”网友说现在票出售了吗?一个票票价是多少?持一个票可以随便出入吗?

  [楼荣敏]

  现在书展还在供应团体票,因为一个成熟的书展都要很好地组织团体票。我们瞄准香港书展,虽然上海书展已经是内地目前最大的市民购票进入的书展,但香港书展参观的人数比上海书展多得多,香港书展的观众达到60万,据说今年达到80多万,非常成功。香港书展前期做的工作中,团体票占了很大一部分。今年我们也开始了团体票的预售。目前大概已经销售了近十万的团体票,情况很可喜,这也表现了上海市民、有关单位和组织积极参与书展的热情。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通过一些东方书报亭可以买到书展入场券,但主要还是到书展现场来买票。另外,一张书展票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多次使用,这一点要跟大家说抱歉了。

  [主持人]

  还有一个网友“我和你”,他说书展在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这个安全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楼荣敏]

  今年书展对于安全问题作了特别的考虑。今年恰逢奥运,对于书展安全工作也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这也是应该的,大的书展安全总是第一位的。我们从筹办的第一天起就把安全问题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作为首选,作为一票否决。我们每一项活动都有安全预案,这方面请广大市民放心,可以放心地到上海书展来。我们的安保力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还要特意提示一下,为了使今年安全工作做得更好,本次书展设立了安检门,读者进书展需要配合检查,不能带水入场;如果读者带水,你需要喝一口再带进去。也希望大家最好不要带包,带包需要通过X光设备检查,这样会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因此我今天借这个机会也和广大网友打一个招呼,希望大家来参加书展,最好不要带包,因为我们会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还有最好不要带水。这次展馆每一个入口都设有安检门,都有安全检查,以此确保整个书展的安全。我想可能有一点麻烦,但是广大读者应该会谅解的。安全是办好任何一项活动的前提、首要条件。因此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配合我们,能够帮助我们在安全方面做得更好。

  [主持人]

  读者也可以做好两点,第一个就是放心。还有尽量不要带包、带水。我们再看一下网友的问题,有一些网友非常关心楼局长个人的喜好,有一个叫“33”的网友说您会不会以读者的身份逛书展,如果去的话会购买怎样的书籍?

  [楼荣敏]

  我当然会逛书展。平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逛书店,只要有时间就会阅读。对我来说阅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我个人的阅读有两点可以说,一是我从小喜欢古典文学、社科类的图书。现在由于工作的关系,涉及的面更广一些。二是我要选择出版社,对一些出版社我是有偏好的。 比如说对于文学书籍,我比较偏好作家出版社,一般来说作家出版社的书我都会买。社科类的书,选择的面就比较多了,比如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清华、北大、人大出版社等,他们出的书我非常关注,一般都会买。 对于上海的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最近编了一套《世纪人文》丛书,我每本都买,作为一个爱好,我现在已经有一百多本了。 我看书的习惯是喜欢翻书,大多数是翻一翻,由于工作比较忙,以泛读为主。

  [主持人]

  楼局长我也跟分享了很多金点子,由于时间的关系,网友其实已经问出了很多问题,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提最后一个建议,就是“网青虫”,他说我建议上海书展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一些,比如网上下载场馆地图,网上报名参加书展活动,网上和书展名人直接对话,您觉得可行吗?

  [楼荣敏]

  应该说这也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以前没有做,本次稍微做了一点。我觉得网民提得非常好,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书展办得好的话,特别是我们有280多项活动,让网民分享这些是应该的。在书展之前让大家做一些准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现在来得及的话,在本次书展中我们也可以尝试。 至于和网络互动,我们和东方网、新浪网这些大的网站已经建立了联系,这一次我们请来的一些大家、名家,举办的一些好的活动都有网络的采访。其中一些也可以互动,搞一些活动。至于全网络、全程网络这个要求比较高。网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在考虑,其实我思考的问题可能比网民还要进一步。比如说我们所有的书都可以在网上先作预告,市民可以在网上预购、预定等等,比如说展架,某一些书安排在某一展架,第几区第几本,网络上面有的话,可以方便网民。这个尽管网民没有提,但我们也在思考。当然这有一定的难度,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从简易做起,先做到和市民互动,然后逐步做到全网络化,特别是一些网络数据能够提供给广大市民,这样的话,对在网络时代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

  在您的描摹下,我相信网上的上海书展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基本上我们已经到尾声了,您再和参加我们今天节目的网友说几句心里话。

  [楼荣敏]

  感谢各位网民今天参加这一次互动,也感谢广大网民对上海书展的关注。上海书展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关注上海书展。应该说上海书展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打造上海市民阅读的文化嘉年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一个成功的书展、国际一流的书展还有很多路要走,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想和广大网民共同把上海书展打造得更好。 因此,非常感谢各位网友提出宝贵意见,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作进一步的整合和分析,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改进,一些好的意见我们也可以在本届书展当中汲取采纳。 最后,欢迎广大网民参加2008上海书展,并且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楼局长,通过您的介绍,一个名家云集,精彩纷呈的书展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读书,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同期待上海书展的开幕。我们这一次的节目就到这里结束了。再一次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