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日话养老
2008-10-8 14:07
主题:敬老日话养老
时间:2008年10月07日14时
嘉宾: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
[主持人]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这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今天仍然在大力继承和发扬。
[主持人]
各位网友下午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国上海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是上海的第21个敬老日,今年为老人举办了什么活动?上海的老年人现在享受哪些养老服务?围绕这些网友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请到了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马局长将在今天这个敬老日和网友一同话养老。马局长您好,跟我们网友打一个招呼。
[马伊里]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觉得非常荣幸有机会和网友们在这么样一个平台上,又在这样一个敬老日,特别日子里面跟大家讨论关于养老的问题。养老这个话题有很广泛的内容可以讨论,根据我们上海市民政局自己的职责,还有我们各位关心的话题,我想我们可能今天比较多的会来讨论养老服务。养老的含义很广,今天我们主要讲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方面的内容。
[主持人]
我知道今天是重阳节,不知道敬老日来了以后,和重阳节有没有关系,可否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
[马伊里]
敬老、爱老在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有传统的,在民间应该有很多的敬老、爱老的风俗。重阳节也是这个风俗当中的一个节日。从1988年开始上海制定了一个《上海市老年人保护条例》,在这个条例当中第一次把九九重阳节规定为上海的敬老日。所以这个敬老日是这样来的。
[主持人]
定义了一个新的含义,就是敬老的含义?
[马伊里]
是的,其实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是第21个敬老日了,在第21个敬老日的今天,我们首先要向各位老年朋友,祝大家老年愉快、幸福。
[主持人]
在这里祝所有的老年人都能长寿。今天网友提问非常踊跃。有一位网友说今天是敬老日,敬老日期间有什么活动?哪些是市民可以直接参与的?
[马伊里]
应该说敬老日只有一天,但是我们敬老的活动就比较多了。在七月份开始,上海的方方面面,我们老龄委的成员单位、各个企事业单位、大学、学校都开展了非常丰富的老年人的敬老、爱老的活动。从全市的角度来看,我们归纳起来有十项活动,这是比较大的,在市的层面上。 比如说第一项,我们从7月份开始一直到9月份我们就在全市范围里面开展了一个孝亲敬老、老有所为楷模评比表彰活动。我们要倡导全社会大家都来敬老、爱老,同时我们还要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二项活动,就是我们在9月26日到28日,我们在上海举办了2008上海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老龄问题的专家、学者和老龄工作者代表出席。我想他们都对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的老龄问题非常感兴趣,也带来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教训和他们的建议。我们获得了很多好的建议。 第三项活动,我们在9月26日在东方艺术中心,我们演出了一台老年人的节目,叫做“红叶风采”。这个“红叶风采”是中国老龄基金会在六年前创办的,他们前面的六届都是在北京演出的,今年是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演出。他们就选择了上海。我们都说红叶飘到了黄浦江。这一台节目应该说是我们老年人业余文艺演出的最高水准了、最高水平了。有17个省市的20多个节目入选,我们上海也有4个节目入选了这一台文艺演出。这一台文艺演出据我了解在今天晚上央视三台将要转播。 第四项活动,我们在9月28日到30日,我们在光大会展中心举办了一个老龄产业博览会。那一天我也去了,非常踊跃,人很多,上面展示很多老年服装、食品,很重要的是有很多老年人的用具,比如说轮椅、手杖,还有床,还有可以移动的器械,就是可以让老年人行动比较自如。 第五项活动就是昨天(10月6日)了,昨天下午上海的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俞书记、云耕主任等等都去看望我们老年人,到老人院、日托站、老人的家里面看望我们老年人。 第六项活动就是今天(10月7日)上午我们在人民公园举行了非常大型的老年人的法律咨询和服务活动。 第七项就是今天(10月7日)从上午九点开始到今天晚上九点,在上海的艺术人文频道,我们播出的叫“九九关爱”上海市2008年重阳节(敬老日)电视大放送活动,整个活动要持续12个小时。 第八项活动今天晚上我们要举办庆祝上海市2008年敬老日文艺晚会暨“感动九九——真情人物颁奖典礼”,对获得“孝亲敬老楷模”和“老有所为楷模”的双十佳要在今天的文艺晚会上面进行颁奖。 第九项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访谈,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大家一起讨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第十项活动我们将要在10月底进行的老年健康生活科普周的活动。 非常丰富,这还是市的层面,这些活动我觉得老年朋友,包括青年朋友我们也都欢迎大家来参加。
[主持人]
听您介绍我觉得今年敬老日的活动非常风采多彩,可看、可听、可参与。接下来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问题,您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上海老龄人口的基本情况和呈现出哪些特点?
[马伊里]
上海的老年人口的情况总体上我认为是非常的严峻,具体来说它有这么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个就是它的人口总量非常之大。从今年的调查来看,我们上海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80万,占到总人口的比例也已经突破了20.8%,这个人口的总量非常之大,这个在全国是第一位,非常严峻的。 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就是每年老龄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非常快。你看从2005年的时候,我们每年就增加5万左右,6万不到一点的老年人。到了2006年的时候每年就要增加差不多10万老年人,翻一倍。到了去年,我们一年里面就要增加11万的老年人。所以它的增长速度非常的快,这个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老龄化、高龄化日益凸显。这个矛盾非常的突出。上海的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到了有50多万了,占到老年人口总量的17%以上,占到总人口的差不多4%的比重,这是非常高的一个高龄的老龄化问题。 从2000年算起,我们上海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增加了20多万人,所以非常的高龄化。上海的人均期望寿命也已经超过了81岁。 第四个特点,这个可能是上海更严重一些,我们的纯老和独居老人比例比较高。纯老,我们主要是指在一个家庭里成员都是60岁及以上老人,这个就叫纯老家庭。这样的纯老家庭就有80多万,84万吧。在这个纯老家庭里面又有大概不到20万,大概19万左右是独居的老人,就是一个老人单独居住。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的严峻。 所以我觉得上海的老龄人口情况非常严峻,它的人数多、速度快、高龄化和它的独居老人多。它给我们上海的经济供养、养老保险还有我们老年人的服务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主持人]
如何做好老龄工作对民政局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很多网友不了解民政局具体的业务职能包括哪些?特别是和老人有关的职能又有哪些呢?
[马伊里]
上海市民政局应该说是一个在社会建设领域当中的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它的工作领域非常的广泛,非常多。但是我觉得我们民政局的工作有很多的部门都和老年人有关。比如说我们一般来讲概括民政部门的工作是“三个一部分”。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所谓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主要是指比如说我们救济工作、慈善捐赠工作、优抚工作、福利工作等,这都是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这个里面的,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是我们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这个看来好象和老年人无关,但是这项工作和我们老年人也有很多的关系,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在社区进行的,居家养老啊,提供餐桌啊等等,这些都是在社区进行的。第三部分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比如说殡葬管理、婚姻管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等,如果要开办民办敬老院开的话就要到我们那里登记,这些工作也是和我们老年人有关,我们老年人的婚姻啊,我们养老院的设置啊等等这方面的工作都是我们和老年人有关。 所以我觉得我们民政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广,我们又是一个和民生特别接近的,主要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和老年人有关。所以我们是一个为老服务的部门。
[主持人]
感觉您说起民政局的业务真的是如数家珍。您刚刚提到上海现在老年人口多、增长速度快,上海具体开展了哪些老龄工作,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马伊里]
上海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都是高度的重视老年问题,已经把老年人的健康、愉快生活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现在倡导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并且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落实到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当中。我们已经先后制定了“十五”和“十一五”老龄发展的规划,并且把老龄发展的各项指标已经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指标体系当中。 比如说我们的老龄床位应该在规划里面要落实进去,我们老龄事业的投入必须在我们总体的国民经济投入当中,要纳入进去等等,像这些我们都已经纳入到了我们市政府的体系当中去。我们还提出了一个老龄发展的思路,叫“9073”养老服务格局。也就是说有90%的老年人我们可能会在家庭养老,7%的老人我们将要通过居家养老,还有3%的老人我们将来可能会需要一些机构养老。为了满足这样一种需求结构,在我们规划里面,我们提出了“9073”这样一个养老服务格局,并且把它纳入到国民经济的指标当中。所以我想我们市委、市政府方方面面都对老龄的问题高度重视。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9073”养老服务,您也简单说了一下,可否具体介绍一下这到底是什么项目?
[马伊里]
“9073”简单的讲,就是我们到2010年,也就是“十一五”发展的期间,我们要努力的使我们上海的养老服务格局形成这样一个“9073”结构的格局。它的总体思路,我认为,就是说养老这件事情应该是全社会来参与的一件事情,不是简单只有政府来包办的一件事情。体现这样一个思想,我们提出了“9073”。也就是说90%的老年人要有家庭,你的子女,包括你自己家庭的老伴进行供养、进行照顾,或者说在你大部分的老年时候,就是说你还是非常健康的那一段时候是由家庭来承担。另外我们可能会有7%的老人,他们会需要,家庭有困难,我们现在家庭都是小型化了。有一些老年人虽然有养老金,但是家里面没有人照顾他,所以他的照顾就有问题了,这个照顾就可能由家庭承担非常难,因此我们就要提供一种在家的社会服务,叫做居家养老服务。这个后面也会说到。这个是有7%的老年人让他们有这样一种服务。还有3%的老年人,特别是生了重病,需要长期卧床,这个家庭是无法来承担这种照顾的。我们年轻的子女他们要上班,他们很难承担,他们有一份孝心,但是很难承担这样的服务,因此我们要提供机构的,就是养老院、护理院等,就是这样的机构养老服务。“9073”主要是指这样一种格局,要让全世界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能够来为老年人的养老进行服务。
[主持人]
“9073”其实就是比例的简称。谢谢您的介绍。已经说到养老服务,您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上海现在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上海老年人到底可以享受到哪些养老服务?
[马伊里]
如果说享受养老服务,我觉得上海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差不多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和一个结构,刚刚说了一个结构,其实在每一个结构层面上我们都有一些网络来支撑这个结构。主要是有机构养老,可以享受机构养老。我刚才说了,如果家庭没有这个能力承担老年人的护理可以到机构里面,另外有居家养老,还有就是日托,还有就是餐位,大体上是这么几类。我可以分别的介绍一下。 全市已有580多家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这些都是机构的,我们一共提供大概现在有7.7万张的床位。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有近240家居家养老服务社,有3万多名居家养老服务员目前已经开始为有16.3万左右这样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六助”服务(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浴、助医),就是这样一些居家养老的服务。除了这个设施养老、居家养老之外,我们还提供有老人的日间照料,我们近180家的日托机构,晚上和家人在一起。白天可以和老年人在一起啊,这样他也可以康复,我们有一些康复器具让老年人在那里康复。现在大概有差不多5300多名老年人是在日托所里面进行享受这样一些服务的。另外我们还有就是老人的助餐,这一项工作今年已经列入市政府实事,大受老人们的欢迎,我们今年要新增200个助餐点,这个助餐点老年人可以堂吃,可以去会会老朋友,和老年朋友一起吃一个饭,认识一些人啊,也可以在家里由我们服务员送来。这样老年人每天可以吃到新鲜的饭菜,而且是非常营养的搭配。今年我们准备要新增200个老年人就餐服务点。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的就是类似于食堂一样的用餐。刚好回答了我们一个网友的问题,他说这样老年人可以享受,省时、省力,家里不用烧饭了。这已经回答他的问题了。
[马伊里]
对。一般之前老年人吃剩菜、剩饭非常多,现在有助餐,老年人非常欢迎。
[主持人]
您介绍“9073”格局的时候我注意到家庭照顾老人占90%左右,不知道您怎么看待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马伊里]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我觉得这个是相互补充的,有关系的。中国其实我们的老年人是比较习惯和家人住在一起,不像国外的,小孩大了,就出去了,都是独居。中国的老年人喜欢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喜欢住在一起。家庭养老的功能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国度里面,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还是我们主要的养老模式。我觉得它有很多的好处,它可以增加亲情,子女也有孝敬老人的机会。所以这样的一种家庭养老我觉得我们是要倡导,而且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目前我们就采取倡导一些好的子女啊怎么照顾老人啊,或者我们说的孝亲敬老模范的评选,都是这种鼓励。鼓励大家在家里要照顾好老人。我还听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的时候,证婚词里面就有问的,你们能不能承担起抚养老人的义务啊?他们要大声的回答说“能”。这就是在我们每一个里面都倡导这个家庭要承担起瞻养、抚养老人的义务。 随着我们的发展,就是家庭小了,还有一些抚养功能是家庭承担不了的。所以当这种家庭承担不了的老年人出现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一些好的服务产品提供过去的话,那么老年人就非常辛苦了,所以我们要提供一种社会养老的居家养老的产品来辅助这个家庭养老。让老年人不管家庭有没有功能,它都能够非常幸福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模式。不是说我们要大力的推行建这个老人院就不要这个家庭养老了,我认为在中国家庭养老的模式,这种风气、这种好的传统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给予鼓励、给予支持的。同时我们又要面对现实。我们的家庭小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提供一些家庭承担不了的,社会就要承担起来。这个我认为是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是不能缺少哪一方的。
[主持人]
您认为机构养老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呢?
[马伊里]
家庭养老功能发挥不了的时候,就是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它的优势在于它比较专业,它有专业的人员,比如说一个老人瘫痪了,一个老人痴呆了,一般的子女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有这个爱心,也没有这个专业,他不知道怎么给老人翻身是安全的,不知道怎么喂老人吃饭使老人舒服,这都是专业。怎么跟老人讲话,知道生病时的一些状况。到了机构里面,我们的机构承担这个专业服务,当然我应该承认,我们目前的机构里面的水准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护理工是非常有水准的,是持证,有一些为了降低成本把人员招来,不是很专业。我们的机构养老,就是专业化的服务老人,使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主持人]
社区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因为网友理解居家和家庭养老比较相似?
[马伊里]
差不多,经常也有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它的区别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的供养主体,就是由谁来支付这个钱,由谁来拿钱。另外一个是服务主体,由谁提供服务。所谓的家庭养老就是他的这个经济供养,老人自己有养老金,不需要外面。或者说老人虽然没有养老金,是子女提供钱,由子女出钱。另外他的服务也是由家里面的人,就是由子女来承担。经济供养和服务都是由家庭成员来承担的,我们认为这个叫家庭养老。家庭成员当中有老伴、有你的什么弟弟、妹妹、子女、孙辈啊,经济来源和服务都是由家庭成员提供的,这叫做家庭养老。 居家养老是什么呢?就是说你住还住在家里,但是你的经济供养或者是你的服务主体不是家庭成员。有这么样的情况。就是说有一些老人是住在家里的,不需要到外面,不需要到社区里面。但有养老金,这个是自己的,但是家里没有人照顾他,他其实是缺少一个服务的人员,家里没有子女替他服务,社会就要提供他一个服务人员,他可以自己支付这个服务人员的费用,这个是居家养老的一种。 还有一种老人他没有经费、没有钱,但是他家里面倒是有一个人、有一个子女下岗在家里,像这样的老人是缺钱,困难,这样政府给他补贴,让子女通过一些培训,在家里照顾老人也可以拿到一份工资。当然也有一种老人没钱、也没有人照顾,我们完全的居家养老。
[主持人]
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到底有哪些,这个上门服务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马伊里]
居家养老是一种非常好的养老形式,我认为是老年人可以选择的。什么是幸福?就是自己可以选择,我愿意住在家里面。居家养老是一个非常好的养老模式。但是我觉得目前提供的能量非常有限。所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居家养老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我们主要是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就是60岁以上的,生活照料有困难的老人。其中一部分是享受政府补贴的。就是我刚才说的,没有经济来源的。这部分是60岁以上的,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当中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经济有困难的,政府以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给予补贴。另外一部分经济上面没有困难,但是需要照料的,就是自费,政府提供那种服务产品,他有一种服务员、服务社,他可以去。这个是我们的范围,就是在60岁以上我们是提供这样的情况。内容刚刚说了,有“六个助”(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浴、助医)。
[主持人]
您刚刚说到了养老补贴,有多少老人可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具体可以享受多少钱?
[马伊里]
这是非常具体的政策,我们有两类这样的补贴,一类就是对60岁以上的低保和低收入的家庭当中的老年人,我们按照他照料的等级不同给予不同的补贴。照料的等级叫做轻度、中度和重度。这个条件是60岁以上,低保和低收入的家庭。我们补贴的额度不一样是按照它的照顾等级不一样,轻度的一个月补300块,中度的一个月补400块,重度一个月补500块。这是一类,60岁以上的,家庭有困难的。 另外一类是80岁以上,这也有一个条件,就是要独居,纯老家庭的。刚刚我们说了,独居、纯老家庭的,而且这个养老金是低于全市平均养老金的这样一些老人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这个补贴额度也是根据他照料的程度不一样。轻度的一个月,每个月有150块。中度每个月是200块,重度是每个月250块。
[主持人]
谢谢您的解释。我们再看一些网友的问题,他们已经提了一百多条问题了。有一个叫“公交”的网友,他说请问马局长除了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之外,目前上海对老年人还有哪些优待措施?
[马伊里]
免费公交是一个很受老年人欢迎的福利政策,我们正在不断的完善,除了免费公交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对老年人免费的优待的、优先的、还有优惠的政策。也是非常具体。我简单的说一下。 免费的服务项目,除了公交、地铁免费以外,我们还有对绝大部分的公园,老年人去公园,绝大部分的公园我们也是免费的。上公厕也是免费的。还有就是免费可以乘非空调的轮渡过江。还有一些展馆也是免费的,比如说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陈云故居等等这些都是免费的。我们还可以进入图书馆的各个阅览室,老年人可以免费进入,这个是免费的项目。 还有优惠的项目。比如说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上海海洋水族馆,要是带着你的孙子去的话可以优惠。 我们还有一些优先服务。比如说看病、买火车票,就是排队的地方都可以优先。邮政局、长途汽车、托运行李等等这些都可以优先。 同时我们对百岁以上的老人我们有长寿优待,每人每月发给300块的营养补贴费,有这个优待。另外还有定期的检查和巡诊。上海市牛奶公司也免费向每一位百岁老人每天供应一瓶牛奶,还有我们强生出租汽车公司对一百岁以上的老人乘车免费,这些都是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老年人提供的有优待、优先和免费的一些项目。
[主持人]
再看一些网友的问题,我发现他们对老年人免费乘车非常关心,有一个叫“郁闷”的网友说我想问问老年人免费乘车的具体规定?为什么有的时候公交人员有说高峰时候不能免费等?
[马伊里]
免费乘车这一张卡它一开始的规定就是这样的,就是说周一到周五非高峰时段、节假日全天,70以上的老年人持证可以免费乘车。非高峰时段主要是排出了早上7点到9点,下午的5点至7点,就是这么两个阶段是不免费的。这个主要是政府的一个导向,一方面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高峰时期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另外也是政府的一种导向,我们不要都挤在高峰时间。所以我们政策当中规定的就是周一到周五非高峰时节对老年人免费。另外双休日、黄金周全天免费。 所以我想朋友们有一些疑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我们也是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谦让,就是高峰时节我们应该让上班的人优先,不高峰的时候我们老年人有优惠。
[主持人]
谢谢您的解释。接下来关于老年人精神生活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要凸显出来了?不知道现在通过什么方法解决?您觉得上海可以怎样丰富上海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呢?
[马伊里]
你提到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问题,其实我觉得日后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多的提上日程,这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老年人所谓叫做健康生活、愉快生活,我们不是简单的让老年人安静的生活,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我们上海不能简单的停在这个层面,我们要让老年人非常愉快的生活。老年人退休后不再是一个职业的身份了,以后会一点点的边缘化,所以有很多需要精神上的照顾。 我觉得参加团队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老年人退休了,休息了不要老是待在家里,如果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在家里画画、看书,这个是有精神补充的。如果家里自己没有特别的一种爱好的话,我倒是建议大家可以去参加社区方方面面的团队。现在在上海我们社区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团队,不完全的统计大概有1.6万这样的团队,有许许多多的老年人,大概也要有150多万的老年人在这个团队里面得到他们精神的补充、精神的享受。参加体育活动啊、参加文艺活动啊,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方法,老年人应该走出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一些是老年人的团队,也有一些就是年轻人的,我们老年人也可以去参加,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方法。 另外我们现在也在尝试和提倡一种志愿者,就是年轻人他们陪伴老人说话,倾听老人说话。这个是我在几年前在浦东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在学校里面、中学里面倡导这样的为老服务。我的儿子作为一个志愿者的领头人,他每个星期要动员大概十个同学去一个敬老院。干什么呢?就是跟老人聊天,老人非常的欢迎。老人们每一次都等着他们去,他们也惦记着老人,这个星期我们还没有去,这个星期要是有什么活动不在上海他们就会惦记下个星期还要去。所以我觉得我们社会你要倡导,跟老年人多交流。 子女我也觉得需要常回家看看,带吃的、带穿的,这个当然重要,但是和老年人的聊天、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我看到有一个叫学到老的网友提了一个跟我们很接近的话题,他说现在提倡老有所学,我想知道上海老年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呢?
[马伊里]
这个问题很好,老年人特别是,就是刚刚到60岁,60岁到75岁,至少是这么一个年龄段的老龄朋友,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间。原来忙于工作,很多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想法都丢在一边,要忙工作、忙家庭。现在空下来是学习、补充自己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在我们上海我们制定了一个“十一五”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划,而且已经列入到上海市教委的终身教育规划体系当中。上海如果说带老字头的教育机构就是有276所,除了不带老字头的,老年人都可以去,像上海电视大学,任何培训班,我认为都没有年龄限制,大家都可以去。如果大家愿意到我们老字头教育部门来的话,上海有276所老年学校。同时上海的老年大学远程收视点非常多,有3000多个,在那里我相信你要想学什么都有,任何的课程、任何的时间段、任何的学习方式,你到他的点上学也可以,在网上收视点学也是可以的。所以我觉得现在他们提供了很多老年人合适的课程。我还听说他们的一个烦扰,就是我们老龄学校的同学都不毕业,他们没有毕业的愿望,他们希望一直学下去,所以他们一直报满。 还有一个渠道可以短期的学,就是在我们社区服务中心,我们有很多的短期班。他们也会请一些人学编织、书法、英语啊等等,非常热闹,我非常羡慕他们。我觉得这个生活太开心了,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一些东西。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视、电台、计算机网络。我在来之前我就有一个问题,今天我是网上谈养老,到底有多少老年人是在网上跟我们聊的,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在网上,这个网络不应该成为我们老年人的障碍,应该成为我们老年人和社会交流的一个更加好的平台。
[主持人]
我们再看一些网友的问题,有一个网友说听说有一种独居老人结对关爱的服务,他想问一下是怎样的服务?如何参与?
[马伊里]
独居老人关爱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刚刚说了,如果有家庭的,家庭可以照顾,有一些老年人虽然身边没有子女,没有人可以照顾,但是他也不愿意去机构设施,还是愿意住在家里。这些老人,这些老人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那么用一种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得到一种服务呢?一般是两类:一种是有形的关爱,比如说结对,我们现在有15万的党团员和老年人结对,经常打电话给他们啊,经常上门看望他。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他不愿意有人跟他结对,又单独住在那里,也有这一类的老年人,他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吧,个人特别的想法,我们也碰到的,说我不需要你们关心。但事实上他会有一些问题的,这样一些老年人我们怎样进行关怀呢?我们现在就是说是远远看着的,不让他注意的,但是我们会关注他的,有什么问题我们马上就可以帮助的。这个是无形的。可能隔壁邻居会关照一下等等,我们有这么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两种关爱。 除了两种关爱,我们具体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五种关爱的内容(“5+X”)。一个就是要广泛的告知老年人,就是告诉老年人谁是你的结对,有什么问题可以打谁的电话,告诉他。第二就是我们也有经常问候,规定打电话,每周见面问候,第三就是热线咨询,告诉他们一些热线的电话,他们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热线咨询。第四就是我们安全检查。我们联络了像煤气公司啊、水电公司啊,让他们到独居老人家里面定期替他们检查他们的电线、煤气管道啊。第五是应急求助,只要有应急,我们可以随时的帮助他们。 除了这个五项之外,还有一些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如果他们说需要陪我看病,需要老年教育,需要精神慰藉,我们都可以帮助的。
[主持人]
这个结对服务非常周到、完善的。
[马伊里]
对。这一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还有一个集中反映的问题是住房问题,有一个叫老邻居的网友说我家因为住房问题跟儿女闹上法庭?我想问一下这个该如何做?您看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马伊里]
住房问题是我们老年社里面咨询比较多的,大概达到了40%左右,就是住房问题的纠纷非常的多。老年人碰到这样问题的时候是需要一些支持系统来帮助他们解决这样一类的问题。我建议一个可以在家庭内部进行一些讨论、进行一些协商。第二个可以求助于居委会的调解委员,居委会调解,家里有一些说不开的,可以请居委会的调解委员来说说话。也可以到我们街道、司法信访服务窗口求助,你可以把你的情况告诉他,他们有专门的律师。我们居委会不是专门的律师,但是他了解你家里的情况,可以给你调解。但是你碰到非常复杂的,要有法律的环节,我觉得还是可以到我们街道的司法信访窗口,每个街道都有,大家都可以找到那里,也可以进行咨询。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单位,如果说你有单位的话可以通过单位。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我们每一个区县的老龄委妇联和退管会都会有这方面的关于涉老案件的投诉点,可以到那里投诉,可以到那里反映情况请求他们的帮助。当然也可以通过法律、可以通过庭外调解,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但是我觉得通过法庭判决的时候就比较伤感情了。所以我认为碰到这样一类问题可以去,就是我前面说的各个渠道,也可以去我们上海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我们有一个上海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这个中心里面有很多法律方面的专业的志愿者,他们是律师,他们是学法律出身的大学生啊。这个地方可以跟网民们说一下,在闸北区汉中路8号8楼(近恒丰路),每个星期一、三、五全天是接待日,设老年人法律服务咨询的热线,63179900。老年人可以请求他们的帮助。
[主持人]
时间关系我们要问最后一个问题了,您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市民政局在今后养老方面有没有什么规划?同时由于今天没有时间回答网友热情的提问,您对于可否跟他们再说几句话?
[马伊里]
上海市民政局作为市政府一个为老服务的工作机构,我们也是上海市老龄委的工作机构,对于这个今后的养老服务,我们有很多的设想,主要的是体现在我们规划里面。我在这里也简要的跟大家说一下。首先我觉得我们要巩固家庭养老,我们要采取一切的措施,让这个家庭养老的功能能够很好的发扬光大,坚持下去。第二我们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网络和它的政策。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刚才我已经介绍,由于我们提供的能力有限,所以现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很有限,280万老人当中只有16万享受到我们居家养老服务的,所以我们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们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还需进一步的提高。第三我们要大力发展养老设施建设。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能够在规划里面为我们今后的机构养老留出余地。3%机构养老,现在资源非常有限,我们有很大的难处。现在在上海平均建一个老人院、建一个老人床位大概有15万到20万,静安区更多。我们现在要在规划里面为将来的机构养老留出非常大的空间,这方面我们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还有我们要推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我们现在还没有专门一个护理老人的专业,我们有护士,但是没有护理老人的专业,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要努力,还有要提高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要说的话很多,时间关系,我想怎么样来养老是我们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略带沉重的话题。所以我想只有采取积极的姿态,不仅是政府的努力,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让我们共同来面对老龄化这样的一个时代的到来。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方法才能够使我们的老年人生活不那么的沉重,让他们生活得更愉快、更健康。
[主持人]
谢谢您做客我们中国上海的门户网站。在今天这个敬老日祝愿所有老年人幸福、安康,再次感谢马局长,再次谢谢所有的网友对我们节目的关注和参与,我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