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方式 倡导生活体育
2008-11-19 14:04
主题: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生活体育
时间:2008年11月18日16时
嘉宾: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
[主持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正式跨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要大力倡导科学健身,让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科学健身的行列。
上海将借助后奥运会东风,大力倡导生活体育,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喊响“我的运动我做主”的健身理念,指导市民架起体育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体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增添健身快乐元素。同时借助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进一步倾听市民呼声,帮助市民解决健身难事。欢迎大家热情参与。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中国上海在线访谈节目。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请出汗代替了以前的轻吃饭,尤其是奥运会之后体育和健身的热度越来越高,今天请到的嘉宾就是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
[李伟听]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下午这么一个小时的时间,聊奥运之后我们如何提高身体体质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提。让我们的话题更加活跃、快乐一点。
[主持人]
刚刚李局说到奥运,奥运这次我们中国代表团的成绩非常好,有网友担心,我们上海籍的运动员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大家也没有做一个调查,做一个总结,不知道李局长是不是有什么数据跟我们说一下。
[李伟听]
这次北京奥运会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中国运动员应该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按照国家体育总局计算的方法,我们上海一共得了4.5枚金牌,比如说游泳,就破了一个世界记录。另外我们主要是在跳水,吴敏霞,火亮,这两个优秀选手。我们还有王励勤的乒乓球这是一个团体冠军。然后我们还有一个拳击。所以这样4.5枚这是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也体现了我们上海体育竞技水平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达到的一定的水平,一定的高度。
[主持人]
4.5枚金牌,但是上海在哪些竞技水平比较高,不一定是拿金牌的。
[李伟听]
中国在历届奥运会水平比较高的主要是游泳、乒乓,今年还增加了一个拳击,拳击我们和贵州省一起合办的,这也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一个渠道。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这次奥运会宣传的时候有一个是让我们老百姓都参与到体育当中来,用自己的参与感受奥运会。这次世博会是提出了一个,是不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后体育这方面的话,好象也有相关的一个计划对吗。
[李伟听]
对,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我们一直有一个口号,“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个口号非常好。所以奥运会的前后,在全国,包括在上海兴起了一个群众健身的热潮。所以我们奥运会以后,我们上海马上把这个主题切入到迎世博上去。所以在今年我们上海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节的口号就非常好,叫“全民健身庆奥运,健康和谐迎世博”。就是世博的主题非常好,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怎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呢,我们觉得一个城市一定要有体育,而且城市里面的人群,人人都能够参与健身,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名片。那么这个城市让老百姓生活就更加美好,所以我们觉得体育要让我们每个城市里面的老百姓生活更加精彩。我们逐步地把世博和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持人]
也就是把世博、把体育,把生活三个东西结合在一起的,刚才李局说体育让世博更精彩,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呢?在具体的措施方面?
[李伟听]
最近在市里面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迎世博600天的行动计划,这个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方面要让我们上海的很多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包括一些体育的公共场所,能够适应于更加为老百姓的健身创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大家进去以后,觉得非常温馨,舒适。我们从硬件来说的,从软件方面来说,我们主要一个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就是我们推动一个市民健身,迎世博的群众性的健身。我们现在推广了很多,一些活动,特别是我们提出了生活怎么和体育相结合的,一个生活体育的理念,能够作为一个迎世博的具体行动,推动生活化的一些方式、一些项目,然后在世博会进行期间,我们还要在世博的展区现场开展一些互动性的体育活动。让上海的市民到展区去,让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世博来,和我们共同享受体育的欢乐和欢快。
[主持人]
之前我们也聊到奥运,奥运是竞技体育比较大的盛宴,在国外很多的国家我们都知道,他们选手并不是专门经过体操训练,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可能就是一般的老百姓,在奥运会之前,集训一段时间,参加奥运比赛,他们这种从全民体育当中选拔一些特别的爱好者和优秀的选手,这个就可以体现出他们在这方面的爱好和热情,当然一个城市的活力也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李伟听]
对于体育要热爱它,然后逐渐把个人的运动天赋挖掘出来,他可能就会成为这个项目的佼佼者。所以我们有一些运动员看上去个子不一定很高,但是他打球、踢球的感觉非常好。
[主持人]
发挥很在状态。
[李伟听]
他的智力、他的协调能力非常的好。这样的运动员一般都可以在场上成为比较优秀的世界级的运动员。
[主持人]
可能你的城市里面有几个优秀的运动员就可以让其他的百姓们,能够记住你这个城市,对你这个城市的印象可以说更加深刻。
[李伟听]
是的,我们说体育是城市的形象名牌,我们有两位体育形象大使,一位是姚明,一位是刘翔。所以在世界各地看到这两位上海形象大使,人见人爱,他们非常喜欢上海的两个大小伙子,从他们的表现,从他们的运动成绩,而且在场上给人家的深刻印象,实际上就是宣传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宣传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同时也把上海展现给世界。
[主持人]
体育可能和电视剧、电影相比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因为它没有国界。
[李伟听]
而且体育的魅力还在自己的参与当中,不仅要看还要体验。所以奥运会之后正好是我们个体体验运动健身、欢乐的时刻。所以我号召我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适合自己的一些健身和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
[主持人]
我也看到一个网友说我们通过电视、报纸都看到,上海在搞全民健身节活动,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和情节是怎么样的,能不能请李局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伟听]
这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这样一项活动的城市,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是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节,我们的口号是这样的,把世博和奥运对接起来,健身和谐迎世博,我们从11月15号开始一直要到11月30号,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在整个半个月的时间当中,我们全市各行各业,各个社区、街道、机关、学校,大概组织了将近400个系统和竞赛。所以这次参与的面非常广,这个也体现了今年北京奥运会后,大家对体育的一种掀起了大家对体育的认识,一种热爱和热情。我们在15号组织了一个世界著名在华企业的健身大赛,参加的好多都是一些世界500强的企业,大家一起来。大家亲身实验、体验体育的欢乐,非常热闹。
[主持人]
不一定是中国人,也可能有外国人。
[李伟听]
对,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国人、外国人都有,现在金融危机地他们参与了体育活动以后,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我们现在面临金融危机很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起信心。
[主持人]
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让他们高涨一下,我这里也有网友说,我们想也想参加全民健身节的活动,但是不知道从那里可以参加?刚才听李局说由各个街道组成起来的。
[李伟听]
比赛有一个报名的限量,我觉得健身节不光是为大家组织竞赛活动,创造了一个舞台,我觉得也是一个市民参与健身,感染体育健身欢乐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觉得我们到是更多地要动员我们让广大市民自己身体力行地自己来运动。我们说健身或者说体育的自助餐,自己为自己设计,自己来选择一两项运动。这个我觉得很好。因为我们组织的活动范围,应该说还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选择一两项运动,那么这个面、这个参与的人数就广了。所以我们这次健身节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做生活体育一日行。第二句话叫户外活动一小时。第三句话就是每天步行一万步。我觉得这“三个一”为我们开拓了一个非常宽泛的体育和健身的生活状态。比如说把我们经常性的步行、登楼、骑车、跳绳、打球都可以作为我们健身节当中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
[主持人]
刚才一日行应该有一个确切的倡导活动是吗?
[李伟听]
一小时比如说到场馆,到空地、到绿地里面,组织几个朋友、同事、家庭,大家打打球,一个小时,在阳光下,在绿地里面,应该说健身是非常好的环境。那么生活体育一日行,我们创造更多的在生活日常活动当中身体活动的机会。比如说我早上上班,原来要坐五站电车、公交车,我坐三站,两站我就步行了。地铁出来我不再坐车了,我再步行一刻钟,20分钟。然后我饭后是不是找一个时间到户外去走半个小时。然后我再交几个朋友,在家门口在小区里面地大家一起打打羽毛球,这种情况就和生活结合起来,我们倡导一些方式,所以我们叫生活体育一日行。
[主持人]
有网友说生活体育和我们原来的体育健身锻炼有什么区别?
[李伟听]
经过这几年来我们有一个感受,原来我们把体育锻炼和健身是定位在哪些方面呢?定位在正规的体育运动方面。比如说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游泳,这个叫健身、锻炼。然后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生活体育是怎么样的概念呢?就是说这些正规的运动,确实是健身。但是我们把活动也归纳为健身。这个活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常地动动身体。根据我们现在专家的研究,现代人一个是吃的多,第二是运动少,第三静止状态比较多,比如说好多人都在办公室里面一坐就是一天。有的老人在家里一坐大半天。在家里吃了饭以后看电视几个小时,就是坐的时间比动的时间要多。这样造成一个非常不好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身体容易发胖。发胖以后会造成多种现代文明病、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三高”“脂肪肝”等等,这样疾病一来,身体的体质和生活质量就要下降。所以我们提倡生活体育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听到一个事情,在国外办公室与办公室之间不打电话,就是就是跑过去,就制造了身体在生活当中多种活动,创造条件。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生活体育。当然生活体育好象一片草地一样的,大家可以在这上面踩出各种各样的道路。但是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就是要适合自己,符合自己的生活节律,这样来安排一些身体活动的时间和项目。
[主持人]
有网友说开展生活体育有那些方法?刚才李局也介绍了一些,能不能再介绍一些。
[李伟听]
就是多创造身体活动的机会。我们看到美国、加拿大都已经把生活体育项目化了,比如说做家务规定你可以消耗多少的卡路里,锄草,家里有院子,溜狗,包括小区的散步,超市购物都是用一种身体的活动来看你到底有多少的运动量和消耗。这些方面过去我们不作为体育运动的。
[主持人]
对。以前不是这样的。
[李伟听]
为什么提倡呢?就是因为我们现代人身体躯体活动少了,坐的时间多了,所以我们提出要多活动,就是生活体育的概念。
[主持人]
有网友说我想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的情况,还希望有老师指点我一下,练哪些项目比较好,这可能是百姓很多的需求。
[李伟听]
我们经常讲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非常对,但是还要加一句运动要讲科学。怎么讲科学呢?在参加体育锻炼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我的身体到底属于健康的还是亚健康的,还是体弱多病的,这个一定要弄清楚。不同的身体体质状况,锻炼的标准、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然后,再来确定锻炼什么,比如说我身体非常好,可以进一步锻炼身体的体能和素质,可以强度再大一点。如果我身体非常弱的,底子不好,要从运动量小的开始,不要过分,不要过大。怎么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呢?在上海80个社区里面,有市民健康体质测试站。这个测试站和医院里面看病是两回事。医院里面看病主要是检测临床的疾病。我们的体质主要是测出形态,身高、体重、腰围。还有一个机能,就是肺活量,脉搏、素质。素质是你的耐力、你的力量、你的协调能力怎么样。三个方面,10个方面的指标。然后对你的身体做出一个评价,评价以后看你身体应该属于优、良还是属于差的。那么根据这个情况,我们这个小区的市民健康体质检测站会给你一个评价,还会给你一个运动处方。比如说建议你游泳比较好,建议你打羽毛球比较好,或者说建议你跑步比较好。这样我觉得运动更加科学。所以我觉得刚才这位网友谈的非常好,在运动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然后再来选择符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活动。不是说看到这个好我练这个,明天看这个好我去练这个,但是到底好在哪里呢?弄的不好对身体要有伤害的。
[主持人]
要理性一点,这种测试站一直都有是吗?
[李伟听]
应该说我们开放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专门有测试人员为你服务的,大家可以通过我们体育局的网站上面了解我们80个体质检测站的分布情况。然后可以了解一下,比如说小区里面有的,可以了解一下它的开放时间,可以去做一下。做了以后对我们下一步的锻炼、健身是很有帮助。
[主持人]
应该是免费的吧。
[李伟听]
是的。
[主持人]
这里还有一位网友说,我比较关注上海的宏观发展情况,介绍一下上海的市民健康发展情况,对上海市民健康发展有什么服务?
[李伟听]
上海体育有比较好的传统,所以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对体育都非常热爱,大李小李和老李,是反映的上海五六十年代一些员工、职工的体育锻炼状况。我们现在的市民应该说比过去的健身场所好多了,参与的热情更高。我们统计了一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这个城市人口比例当中是占40%以上。
[主持人]
还是挺高的。
[李伟听]
我们每年公园里面锻炼的人数超过200万人,常常是人满为患,我们搞体育工作的也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好。我们应该觉得更多的场地提供给他们。好多公园里面,进去以后简直是很难走路,而且我们公园里面的健身大家要分时段的,比如说这个团队7点到8点,8点开始下一个团队就进来了。应该说大家的热情很高。而且我们上海应该说经过这些年来的健身,上海人的体质不错。我们2005年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的监测,通过检测以后,上海人的综合体质评价指数在全国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监测是从3岁到69岁,跨度很大,选了一部分人群进行体质监测,测下来我们上海人的体质是全国综合评价第一,这是非常科学的。这个就说明什么呢?说明从1995年开始以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们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老百姓对体育的积极参与方面地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但是刚才讲了以后,我们还是做的不够,所以说我们现在,从1997年开始,我们建了将近5000个社区里面的健身设施,就是手拉的、腰扭的。我们到2010年要在上海城乡建300处社区公共运动场,就像在徐家汇绿地旁边看到的三片篮球场是一样的,三个篮球场是一处,我们要建300处,这里面大概有700到800个运动场,这个也是为老百姓创造了条件,大家身边都有场地,可以去运动运动。
[主持人]
现在大家都非常喜欢在社区里面,中年人在下班之后,老年人可能一早上起来就会到楼下做运动,这种器材的话老是觉得不够用,这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哪儿?有可能还是资金的问题?
[李伟听]
器材应该说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做的不错的,我们有一个更新机制,因为我们已经建了10年了,有几百处,有几万件器材,我们器材的式样方面要更新,另外使用到的一定的年限以后要更换。这方面做是经常在做的,但做的还不够及时。特别是在器材样式方面更新不够。我们也听到有市民、网民跟我们反映,这个东西都是老年人在玩,青少年、中年人这方面不太适应。所以根据这个情况,我们现在建公共运动场,来弥补这方面,能够尽可能把一些球类运动,球场建在老百姓身边,所以我们正在实施。
[主持人]
体育场方面的问题,现在有许多学校体育场对老百姓也都开放了,但是开放的都是操场、羽毛球场室外的,我们也想把打乒乓球的室内场地也可以开放。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可能?
[李伟听]
上海市各种各样的体育场馆有一万四千个,但是真正属于上海市区的公共设施很少,只有200个,其他大部分是属于社会的,还有大部分在学校。所以教委非常支持,我们各级政府也非常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我们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在节假日、寒暑日开放。上海开放的学校有70%。但是在开放过程当中,确实碰到了好多问题,我们教育系统,我们学校不是说不想改,确实有好多现实性的问题,要解决。比如说开放当中的安全问题,开放的费用问题,开放的管理问题。我们把它们升为开放的三大困难。但是上海现在在做,在逐步逐步的克服,克服了以后,先把户外的场地开放。因为户外好多牵涉到什么呢?它的教育设施、教学楼的管理等问题。因为我们开放好多社区里面的人进去,可能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还要保护学校本身的教育环境,不能破坏它。所以我们先把户外的、室外的开放。有一部分学校开放了乒乓房、健身房,已经解决了管理上面的问题,社区帮助他一起解决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今后在这些方面开放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
还是要从简单到难,一步步来。
[李伟听]
从机制上解决一些问题,这个工作才可以做好。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说,我平时不锻炼,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不得不锻炼。我身边好多朋友都是这样。好象这是一般白领的通病,工作又,想锻炼又没有时间,怎么办。
[李伟听]
上海市民好象都有这个问题,没有时间。我们体育生活化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要克服,我们没时间呀,或者说缺少场地呀,这样一个障碍。就是利用自己的一些空隙,利用自己的工作、生活的空间多动动,我觉得这个都是有好处的。比如说在家里看电视,我不一定坐在那里看,我一边看电视、一边上肢下肢做做动作,扭扭腰,同样可以看电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把自己身体活动的时间找回来了。刚才讲了上班的时候,下班的时候走走路,在办公室的时候不要老是坐着。我们上海有一个楼宇做的非常好,这楼宇里面有健身组织,都是白领,他们每天早上十点钟,下午四点左右,整个电脑里面,局域网里面,随便你做什么工作,马上给你切换到一个动动手、弯弯腰,做做眼保健。这个非常好。网出来了,你应该做做眼保健操,应该动动了,然后有一个卡通的图案,帮助你弯弯腰,伸伸手,活动5分钟对于长期坐着的人来说很有帮助的。身体就是要运动。运动以后人的肌肉给刺激以后,它身体的退化就比较慢。老是不动,肌肉的细胞自然而然地就退化地非常快。所以我们讲为什么要运动,就是有这个特点在里面,生理的原理在里面。
[主持人]
李局长在家里看电视也会动吗?
[李伟听]
我会动,我在家里看电视也会动,而且吃完饭以后我也会在小区里面走40分钟到1个小时。我们办公在八万人体育场旁边,中午吃了饭以后一定要休息一下,不能马上就坐着。休息20分钟以后,然后在阳光下,到我们体育场、体育馆周围走、散步半个小时。这个非常好。
[主持人]
其实时间也不是很长的。
[李伟听]
不长的,然后在户外呼呼新鲜空气,然后再到办公室里面继续工作,心情很好,工作效率很高。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可以为自己设定一点生活体育的内容。我觉得有一个作家非常好,他无论到哪里出差,包里总是放着一个绳,跳绳,到了宾馆里面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以后,到户外,跳10分钟,20分钟,那个绳不占位,包里一放,到哪里就跳跳。关键你是不是真的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想健身,我想总是有办法的。
[主持人]
都可以找到真正实现的途径。
[李伟听]
所以说健身在身上,健康之路就在你脚,就看你愿不愿意。
[主持人]
有一个网友说我曾经看到管住嘴和动动腿的说法,请您讲讲。
[李伟听]
根据我的记忆,很早在90年代的时候,活动节我们提出这两句口号,这两句非常的形象,现在被好多人都应用。去年国家卫生部也提出来了,每天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叫“一二一”健康行动。也把吃和动结合起来了。为什么呢?现代人吃的多,动的少,我前面说过了。消耗的少,变成脂肪积压在身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所以我们现在就提出来管住嘴,饮食上面要总量控制,不要吃的太多。动动腿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就是多运动,多活动。那么这样保持一个饮食和运动的平衡。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
[主持人]
这就是刚刚网友所提到的管住嘴、动动腿。还有一个网友说,要身体好地除了锻炼之外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就是刚刚您所说的要管住嘴。
[李伟听]
我觉得还要补充。锻炼是很重要的,锻炼是积极的,使身体的机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我曾经听一位健康老人跟我讲过,他七八十岁的年龄看上去非常精神,腿部非常灵活。因为我是管健身的,我就问他你有什么健康、健身的秘诀,他跟我讲了“四个要”,非常好,我们今天共享,除了刚才讲的吃动两平衡,他跟我说一个是一样的,就是身要动,脑子要用,经常动动脑筋。腹要空,中国不是有一句话吗“吃饭吃个七分饱”,然后心要松。我觉得这四个要更加完整了,就是说我们讲今天的主题,要改变生活方式,创造生活体育,怎么样的生活方式呢?就是经常活动、运动。饮食非常平衡,总量控制,不要太饱。然后脑子要用,要开动,我们现在讲工作要有创造性的工作,要经常开动脑筋,心情要松。现在这个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所以好多人非常焦虑,我们现在提出来心一定要宽松。欢愉,做什么事情三分钟以后马上就恢复平静,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我觉得这四个要可以作为我们怎样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建立一种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很有帮助。不妨大家可以试一试。
[主持人]
应该说也是一个健康和长寿的秘诀。
[李伟听]
做到这个不容易的。
[主持人]
想要每条都做到还要克制一下自己。
[李伟听]
有理念和观念,还要有逐步的规律性,才可以做到这几个方面。
[主持人]
有一位网友说我也想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请问找哪一个部门?
[李伟听]
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就是社会体育的志愿者,上海现在有一万多个,我们非常欢迎你,如果成为社会志愿者,我们社会指导的力量又多了一份。我们专门有一个协会,叫上海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可以通过我们市体育局的官方网站了解一下。然后你也可以问问区体育局,我们有一个联络处。可以通过区体育局的网站也可以了解一下。要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过培训,要考核。经过培训以后,第二经过考核以后,然后我们给你一个证,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一级、两级、三级和国家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国家体育总局来批准的,两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上海由区县体育局来发布。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由上海市体育局来培训、发展的。持证上岗,我们有要求的,有准入的门槛。
[主持人]
准入门槛年龄上是不是也有要求?
[李伟听]
有年龄,还有一定的基本的操作能力,比如我说会一套操、会打打太极拳。比如说在社区里面、在公司里面,有人要学习,我可以作老师、可以作指导。比如说我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在单位里面组织运动员、搞小型比赛,就成为一个裁判,成为一个组织者在里面发挥作用。非常欢迎你,可以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主持人]
在这方面有特长的话做一下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位网友说,我退休时间比较长,也没有什么爱好,现在感觉空闲时间比较多,有没有什么方法去健健身。
[李伟听]
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健身,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居委会、街道、小区里面有那些健身团队,去看看,自己的去报名,去看看可以的。因为他们空暇的时间多。另外可以到场馆里面也可以,我们有一些场馆早上是免费开放的,可以去活动活动,走走路。另外我觉得,我倒非常提倡家庭里面搞一点健身。配一点小型的健身器材。一根绳,羽毛球,可以在空地里面、场馆的外场、小区里面打打球还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散步。我们有专家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走路确实对人体是一个非常平衡的,两条腿,两个手、整个躯体都动了,运动当中非常重要的要讲究平衡。我不能老是一个手动,另外一个手很弱,这样就不平衡了。我们讲的平衡,特别是老年人,我们对肌肉骨骼来说,要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躯体状况,要平衡运动,游泳也可以,游泳散步,都可以,这几个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主持人]
确实这是简单而且平衡的运动项目,应该说大家都非常适合。
[李伟听]
对。走路非常好。
[主持人]
我们再看看其他网友的问题。
[李伟听]
不是上海所有的学校都开放的,我们学校开放是有条件的,首先看它适应不适应开放,我们要考虑到保护学校场地的利益和权益。所以我们看看这个学校能开放、符合条件就开放了。
[kukudouey]
住在学校附近,但还是无法在节假日去学校锻炼
[主持人]
学校开放也有门槛。
[李伟听]
有门槛,看看是不是符合条件,符合健身者的利益。看看这个学校是不是能开。如果应该在开放的时间没有开放,这就是服务质量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对他们提出建议,这是可以的。
[李伟听]
从运动来说这两个方面,好象桥牌非常高雅,非常高的,是一个智力运动,麻将是大众化的民俗运动,非常普遍的。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关键是提倡,麻将不要违反运动的一些原则。因为我们运动主要是为了健身、健康、健心,或者说麻将健脑也可以,但是你不能用于其他不正当的行为,比如说赌博,这个不好。然后麻将也不能太迷。一个通宵,一个晚上都在玩,我觉得这个也不好。违背我们健康的原则,桥牌也可以,不光是桥牌,我们觉得其他的智力活动都可以在社区里面推广。从我们工作的范围里面,我们国家前不久刚刚举行了世界第一届智力运动员,有棋类、有桥牌,还有跳棋,这些都可以在社区里面推广,让每一个市民都可以享受到娱乐、健身的想法。
[汤工]
如何让桥牌运动进入社区替代麻将成风
[李伟听]
场馆里面的健身是根据物价系统核准的,根据场地的实施条件、开放的时段来定的,那么这项工作,我最近也听了很多网友和市民给我们反映,不管怎么样上海很多公共运动体育场馆里面运动的费用,还是太高。我觉得这项事情,我们把它记下来,我们觉得这方面要进一步的协调,我们尽可能提供一些便利的,或者说公益性的,或者说优惠的让大家来参加,这个建议是非常正当的,这个工作我们在再做一做,推一推。
[埃里米]
你好,我住在浦东绿川,平时在绿川中学打羽毛球,20元一个小时,请问这个健身费用有没有一个标准?
[主持人]
25号的网友问题非常长,我们来念一念。
[李伟听]
这位网友的一番心理话很有代表性的,确实如此,特别他提出来一个具体的学校。我们可以出面和有关方面进行协调,这项工作真正要把它做好确实要落实到每个学校,而且要把一些开放的措施做到位,这项工作可以帮助他做一下。确实如此。我们好的场地应该全部用于市民的健身。如果在管理上其他方面确实有困难,我们想办法解决。解决了以后,把这些问题克服了以后,有一个机制,开放机制还是做的好的。我们很多市民会配合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
[tonyyzx]
据上海市政府及新区政府的相关规定,公办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有义务向周边居民开放相关体育设施。但是学校往往会以种种理由拒绝附近小区居民进入进行晨练。一面是学校的塑胶跑道的操场空无一人,一面是沿街的水泥马路上不断的锻炼居民。在马路上锻炼,存在多大的安全隐患?为什么好的措施和好的政策总是得不到贯测。比如我们小区旁边的浦东东沟中学,体育设施那么先进,就是不对居民开放,更加不要谈论免费。这些体育设施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建设的,为什么学校偏偏把需要锻炼的群众拒之门外?希望能够多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公办学校的体育设施。真正为全民健身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李伟听]
这位网友讲的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观念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调查了解当中确实城市和乡村的群众,对健身的理解不一样。我们确实有这样一个说法,农村是一个健身的难点。过去难在哪里呢?过去难在没有设施,场地少,找一个运动场要走好多地。最近几年来我们设施已经建到的了他们的家门口,他刚才说了有场地、有设施的,而且我们继续也在建。我们到2010年要建100个村的农村公民,就是他讲的有一个健身设施,有一个乒乓球房,有一个篮球场。但是关键再好的设施、再好的场地,不用放在那里,还是晒太阳。所以这位网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信息,就是我们除了建场地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社会的一种宣传、引导。让他理解,健身很重要的依靠个人的健身动力,没有这个健身动力,哪怕整天在这个场馆里面工作,也不会去动它的。真正运动的人,我有时候上班,在马路上、在公交车上坐着,看到一些小雨的时候老年人在商店的屋檐下面做操。外面在下雨,就是上面有一点点遮雨的,还在动手。他觉得需要。年纪大了,身体逐渐逐渐弱了,他觉得锻炼非常重要。你看非常自觉,下雨了,我们以为下雨不要出来了,他还在练,而且是一个团队在练,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很重要的要从观念上转变,实际上现在生活当中,体育可以帮助我们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方面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能这些方面他们还没有这样的认识。
[mimi]
李副局长:你好!我家住在上海农村,这些年农村的体育事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村里陆续建起了老年活动室,还在空地上安装了健身器材。有了这样的休闲去处,很多村民都是每日必到的。可惜他们在那不是抱着茶水看电视,就是在烟雾缭绕中打牌。那些健身器材则沦为了孩子们的玩具或是晾晒的支架。他们的时间是打发了,情绪也有了抒发,就是健康被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其实这些50开外的农民是最需要科学健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也有热情。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也想留着好身体享享福。他们缺的是科学健身的知识,是向他们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组织他们科学健身的人。可惜一直以来,他们得到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些工作远离都市,难以引人注目,也没有什么新奇、出彩之处,是最基础不过的健身推广。它远比投一笔资金、按一批设备费时费力,也无法一朝一夕就见到成效。不知李副局长和我们的上海市体育局是否有兴趣予以关注?是否愿意帮助他们解决健身上的困难,引领他们加入到科学健身的行列?
[主持人]
可能农村人觉得我已经干农活很累了,还让我这样动。
[李伟听]
其实农活和我们这样运动是不一样的。
[李伟听]
这个我们现在也在做,这个也是好多网民提出来的,现在老百姓健身的热情很高,但是健身市场的规范做的不够。这项我们在做。我觉得如果要到一个场馆里面,学一样东西,我看首先教练员没有资质。现在我们专门发放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个资质,如果有这样一个证书资质,属于他是合格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资质,实际上严格来说他是不合格的,他不能教的。
[家长]
请问想给小学生报一些适合的体育项目,如何鉴别培训质量?
[主持人]
必须有一个证书证明你资质。
[李伟听]
对,必须有资质,如果指导的不好,会把训练的人员指导不好的。我们曾经有一个人到训练场去锻炼,这个教练不得法,最后把这个训练的人肌肉拉伤了。就是说这个教练在教当中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来做。所以我觉得家长最好要选择一些比较正轨的体育场馆、健身场所、专业一点,千万不要介绍这个人不错,他会一样什么东西,这样容易要把身体搞坏的。
[李伟听]
一个是车比较多,健身场地都没有了,在车里面穿来穿去,很不好。这个可以通过物业管理和小区进行沟通,尽可能停地规范一点,人车挤在一起不安全的。第二个反映的问题就是健身点,器械老化了,这个可以重视的,可以通过小区,正常的渠道,我们专门有一个热线联系电话,坏了以后可以帮他检修的,然后我们检查确实这个器材超过年限了,可以帮助它更新,可以通过体育这条线,通过社区反映过来。我们会解决。
[上南吴雪衡]
现在的小区,车位很少,很多物业就把很多绿化和健身的地方改成停车场,但是建地下车库又不现实,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能让我们不花钱,就能健身?有些健身器材已经老化,这样老年人在上面锻炼,很容易出事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伟听]
这个问题看怎么来看,这个措施非常好的,实际上我们政府在倡导尽量让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虽然现在的课业负担很重,我觉得家长要理解,教育部门提出这样一种措施非常好的,我非常赞同。学生时期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影响学生今后一辈子的两个方面。一个他在长身体的时候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的发育充分的长开、长高,超过年龄以后再要长高也没有用了。第二个骨密度,好多人到了老了以后,身体为什么这么好?他年轻的时候有运动的经历,这个时候运动对他骨骼的生长,骨密度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骨密度是今后无法改变的。只有一点点的衰败。所以以后补钙怎么样的,都很难了,非常难了。所以一个长高,一个骨骼生长的骨密度,这两个方面是影响一个青少年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家长要从这个方面关心孩子。如果错过了青春期,以后一辈子都追不回来了,绝对追不回来。
[上南還苛以]
最近发布了中小学生每天必须长跑2000米请问这一决定是否真正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是否可以真正起到锻炼中小学生体格的作用?各学校如何实施 还有就是现在高中生学习压力大长跑2000米是不是会重他们的身体负担?
[主持人]
这也是建议为什么中小学生要长跑2000米。不是建议老年人。
[李伟听]
骨骼的刺激,骨骼会逐渐的增长,超过生长的年限。你如果不运动,就不长了,而且吃的多,就会从旁边长了,这会影响孩子一辈子,还有骨骼。然后长跑以后会提高他的肺活量,如果碰到紧急的情况,他就有这种体能,去抗衡,有这种体能去对付。我曾经听到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有一所家庭,三口之家发生了一个煤气中毒,最后三口之家,父母都死了,小孩最后没有死。从医院里救回来了。医院说这个小孩救回来没有什么理由,说明这个小孩的体能、体质要比他的父母好。为什么呢?一看查下来,这个学校里面每天早上全校师生开展晨跑,从初一开始进去,到毕业。所以他的身体体能就锻炼了他非常好的素质。所以他在危难情况下就抗衡住了。就像这次地震以后,为什么很多人在地震当中可以存活,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所以家长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锻炼,到阳光下锻炼,到户外去锻炼。这个对孩子一辈子都是有影响的。
[主持人]
的确是这样,今天让李局长回答了非常多的问题,我看到网友的问题也非常多的提上来,有没有一个途径,或者说什么方法、途径,可以让网友们,平时不是在我们视频聊天的时候,也能和李局长沟通交流。
[李伟听]
我们也非常愿意找一个交流的渠道,我们正在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中国上海的在线聊也可以地我们体育局也在网上双向的沟通。总而言之对健康、健身、健心这样生活当中的一个话题,我们要安排更多的时间跟大家交流,这样对大家也是非常好的指导。我们也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和建议,让我们的工作让大家了解。
[主持人]
这样的交流多了,我们的老百姓在体育运动方面会更热情。
[李伟听]
如果大家实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信到上海市体育局,我们可以回答大家的问题。
[主持人]
几天也是感谢李局长可以到这里聊天,也是谢谢网友的参与和支持,最后请李局长最后再跟我们网友们说两句。
[李伟听]
今天很高兴也很开心,网民们对我们城市的体育事业发展非常关心、非常热心。而且也总想让我们这个城市里面的人生活的更加美好,身体更加健康,每天都是很高兴地。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做这个工作,希望我们加强联系。我也希望更多的市民,经常地锻炼,能够身体健康。无论对家庭、对事业,都做出非常出色的业绩,最后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下午的聊天,网民们还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写信来,我一定回答。
[主持人]
再次感谢李局长能够给我们这么一个网友们特别的承诺,我们这次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关注以及参与,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
[李伟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