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有温度,忠诚可兑现,打造内韧外秀品质普陀
2025-9-23 17:12 作者:马骏杰 选稿:曾子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大背景下,上海市区级城管部门,作为扎根基层、直面群众的城市管理主力军,如何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最新精神,又如何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城区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
9月23日,上海市普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培备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向广大市民和网友介绍普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打造法治有温度,忠诚可兑现,内韧外秀品质普陀的相关情况。
三措并举提质增效提升执法现代化建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徐培备阐述专业是根基,决定了执法效能与公信力。城管执法工作,从字面来讲是依法行政,但在实践层面,是一个涵盖法律素养、技术应用、流程规范、沟通艺术和应急处突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工程。普陀城管执法系统目前承担行政执法事项共611项,在编人员五百余人,除了区局机关、机动中队人员,其他都分布全区十个街镇。五百余人靠的是规范化的指导培训以及信息化的科技赋能对齐工作“颗粒度”。
指导培训方面,普陀区城管执法局坚持同向发力,以市城管执法局发布的“街镇综合执法依法行政指数”为考纲,构建规范化执法体系,聚焦指数短板整改,持续建立并强化“培训-督导-反馈”机制,引导全区各街镇综合执法队有方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年度工作。坚持锐意进取,以培训指导监督为抓手,推动形成全区城管执法系统一体化工作格局,建立动态推进、督导调度、协同联动“三个机制”,用好基层中队法制员、督查员、信息员、指导员“四员定位”,以执法全过程记录等“三项制度”的落实,以及执法案卷评查,为主要抓手,严把执法办案质量关,筑牢法治生命线,提纲挈领推动一线执法办案能力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普陀区城管执法系统积累了一批高质量、有价值的执法案例。徐培备指出2023年,机动中队的未登记出租房案,作为全市城管系统唯一选送案例,入选当年上海市行政执法“十大提名案例”;2024年,桃浦中队的建筑垃圾未报备案,入选全市城管系统案卷评查入围案例。
科技赋能方面,普陀城管积极落实市、区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以“破解执法痛点、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城管执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工作目标,结合当前执法工作实际,主动研发、打造诉件全量APP处置、执法全过程记录平台、非现执法整合应用、案卷AI自动评查、城管执法数据驾驶舱、执法办案七库一问答、执法队员业务绩效评价等好用、管用的数字化场景项目,以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城管执法现代化水平。
平衡服务管理两方面有效提升执法温度
徐培备指出城市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的有机复合体,城区治理亦呈现多元维度——既需要法治的刚性支撑,也离不开人文的柔性滋养。服务始终是城管工作的初心和落脚点,它为我们指明了“为谁执法、为何管理”的精神坐标。在严格依法履职的同时,同样注重传递城市的温度,赢得市民的理解与共鸣。正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要"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城管执法工作本质上就是在群众心坎上做好"情、理、法"三者的平衡。
在普陀区城管执法局的日常工作中,与之对应的做法是党建引领,深化“城管社区工作室”与“多格合一”有机融合。通过深化“管执联动”机制,构建跨部门协同、全链条闭环的工作体系,确保民生诉求件件落实、事事回应。一是指导各街镇中队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专业支撑、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充分整合“两楼一志愿者”和社区“五张网”资源,推动治理服务下沉,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让执法工作既彰显法治权威,又饱含民生温度。二是以创新实践打造智慧治理新样板,提炼、推广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治理样本,如长寿中队构建苏河智慧监管新机制,宜川中队创立“小宜城管”普法服务品牌,甘泉中队创新“双进”(进小区、进楼栋)服务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石泉中队运用无人机技术实现空陆联动执法,曹杨中队邀请城管行风监督员随车执法,创新“小手牵大手”互动普法品牌,长征中队设立信泰中心城管工作站等等。普陀区城管执法局将秉持“经验标准化、标准品牌化、品牌全域化”的发展路径,通过系统提炼、精准培育,推动这些兼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治理模式在全区复制推广,开花结果。三是以系统思维破解城市治理八大顽疾,聚焦噪音扰民、群租治理、共享单车乱停放、违法搭建、破坏承重结构、堵塞疏散通道、占绿毁绿、电动车入户和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创新构建“源头防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机制,有力守护城市安全与秩序。
聚焦两大安全守护城区底线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底线。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多次强调了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性。徐培备介绍安全是底线,是一切城区发展的根本前提。普陀区城管执法局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将安全作为城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处理做法可以概括为“聚焦两大安全,筑牢一道屏障”。
第一,是坚决守护“结构安全”,对违法建设“零容忍”。这是安全底线的基石。普陀区城管执法局重点抓三件事:“拆存量”:即对全区存量违建进行地毯式排查,尤其是那些安全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坚决依法拆除,普陀区城管执法局的无证建筑数据库销项任务已连续多年超额完成。“遏新增”:即建立“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快速反馈”的新增违建处置机制和区-街镇-居村三级联防体系,利用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今年已连续多个月在全市动态监测中保持优秀。“攻难点”:即针对高档住宅小区的违建难题,成立区级专班,实施“一区一策、一楼一案”的精准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二,是全面守护“公共安全”,消除高风险隐患。普陀区城管执法局将视野从“屋顶”延伸到“地面”和“身边”,聚焦损坏房屋承重结构,违规“群组”、违规设置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沿街餐饮单位的燃气安全隐患,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违规停放等多类涉城管执法事项,坚持“三个强化”来提升效能:一是强化精准治理:持续推进动态排查,做到快速整改,长效巩固。二是强化协同联动: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的应用,与住建、应急、消防等部门提升跨部门处置合力。三是强化全民共治:依托遍布社区的城管社区工作室,开展警示教育,努力构建一个群防群治的安全体系。普陀区城管执法局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织密这张城市安全防护网,为普陀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现代城市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执法,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它既需要科技的“硬核”赋能,也需要法治的“刚性”保障,更需要服务的“温度”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