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便捷智能的居“嘉”就医体系
2023-11-30 17:50 来源:东方网 作者:马骏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11月29日,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汤东英,嘉定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方云芬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为广大市民和网友介绍嘉定区的医疗卫生现状和发展蓝图。
围绕三主线两核心 配置“顶天、强腰、立地”梯度发展
汤东英介绍2023年4月,嘉定区获上海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健康委推荐成功申报202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是2023年度全国15家示范城市之一和上海唯一代表。
嘉定区根据项目要求,围绕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服务能级提升、智慧医院建设三条主线,重点突出“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核心,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基础上,形成了“八大工程”“20个工作项目”。项目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体系,增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形成梯度有序的就医诊疗新格局,促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将信息化融入医院诊疗服务全过程,切实提高市民群众的就医满意度。
汤东英指出嘉定区近年来,在医疗“软硬件”上持续发力,铺好“嘉”门口的健康路。
在医疗硬件上,嘉定区在“十四五”期间,启动瑞金医院嘉定院区二期扩建、市中医医院嘉定分院新建、区中心医院整体改扩建、区中医医院迁建,陆续完成外冈、徐行、安亭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新建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嘉定的医疗资源供给,表现为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健全完整,梯度层级设置明显、功能定位清晰。截止2022年末,与“十三五”末相比,全区医疗机构数(405家)、医疗机构床位数(10274张)及卫生技术人员数(11523人)增幅分别为4.9%、43.8%和4.9%,表现出医疗服务供给持续增长。
软件方面,特别是医疗服务上,嘉定区持续做深、做实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引进和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满足嘉定区老百姓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今年,更是进一步深化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瑞金医院和南翔、安亭医院,仁济医院和区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桥医院,都是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通过这个建设,嘉定区进一步打通了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和文化品牌“双下沉”渠道,持续加大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力度。目前,所有区级医院院长均由三级医院派驻,通过医联体,共有123名专家、学科带头人长期派驻四家区级医院。仅2023年1-9月区中心医院完成医疗技术零突破4项,CMI从去年0.9到稳定在目前的1.2左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中心城区同等品质医疗服务。
汤东英介绍嘉定医疗资源梯度设置常用的表述叫“顶天、强腰、立地”。
“顶天”就是与市级的优质医疗资源的紧密联合。嘉定区与瑞金、仁济、市一等市级医院,打造紧密型医联体,直接引进市级医院医疗专家资源,为嘉定市民开展诊疗。同时积极参与高端医学研究。比如目前嘉定区中心医院获批上海市肿瘤系统调控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完成医疗技术零突破4项;嘉定与瑞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紧密联动,在嘉定共同打造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医学研产政”聚集地。
“强腰”就是深入打造“东西南北”4个区域的医疗中心。按照嘉定区的地理位置,东部是以南翔医院为主,西部以安亭医院为主,南部是以江桥医院,北部是区域中心医院这样四个区域来划分,为辖区居民提供就近的医疗服务。同时,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提级建设,重点是让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可以就近、及时得到诊疗。
“立地”,就是强化社区医院的“兜底”功能,做强基础,满足最多数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现在每天都有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专家坐诊社区专病门诊,每月用260余名市级和区级专家定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坐诊,服务居民达1.28万人次,让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区级医院同质化医疗。
同质化建设深耕临床诊疗 差异化发展打造“拳头”专科
方云芬指出嘉定区政府、区卫健委在规划设计4个区域医疗中心时按照“同质化建设、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持续提升区级综合性医院医疗服务能级,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临床专科布局。
“同质化建设”,即4家区级医院均按照全市统一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标准进行建设,深耕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技术提升:瞄准居民实际需求做精、做细、做透常见病诊疗技术;
“差异化发展”,即借助嘉定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和专科联盟,每家医院围绕自身发展定位,通过引入优质医教研力量,加强人才建设、促进特色学(专)科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拳头”专科。
为配套急症救治,嘉定区还同步做好医疗应急救治体系提级增效,建立一个覆盖全区、高效的急救网络。目前,全区拥有急救车辆64辆,每三万人就有一辆急救车,建成15个医疗急救分站点,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以内。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院前急救信息的实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在120急救车上,就可以通过5G网络将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心电监护等信息,实时传输到送治医院急诊科,让医院可以提前开展针对性的救治准备,从而实现从院前急救、基层转诊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流程的高效运转,充分发挥中心的救治能力。
针对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救治,嘉定区也在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成效比较明显。
社区"三中心"保障“嘉”门口 便利中西医并举促进健康保健
方云芬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康复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的功能。
健康管理中心,主要是协助居民解决日常健康问题,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社区卫生中心通过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平台,利用智能问诊等技术,定期了解居民身体状况,开展相应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协助居民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社区康复中心,主要针对脑卒中后遗症、创伤、骨关节手术等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一些专业的设备来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嘉定区已经成功创建了市级示范性的社区康复中心7家,另外有2家也正在标准化建设当中。除了开展常规康复服务项目外各家社区还发展特色康复服务项目,嘉定镇街道开设盆底康复、马陆镇开设吞咽障碍康复、安亭镇开设了中西医结合的产后康复专科门诊、安亭镇黄渡开设眼针康复门诊、江桥镇开设膝骨关节炎特色门诊、迎园医院开设脑瘫儿童发育障碍的综合康复干预治疗门诊等,形成差异化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
社区护理中心,主要是解决居民日常的护理服务需求。以前,社区仅仅能提供一些最基础的,常见的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氧疗等基础护理项目,现在更加专业化,增加了如伤口护理、PICC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护理、急救护理等专业性护理项目,转变成“一专多能”的护理服务中心,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方便可及、综合多元的护理服务。特别要提一下PICC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按一些需要长期补液、化疗的患者需要置这样一个静脉的导管,一般一周要做一次清理维护,以前只能去区级医院或者是市级医院,还是不太方便,现在全区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PICC护理门诊,患者可以就近前往社区卫生中心进行维护,便捷程度大大提高。
目前,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及心理服务门诊、安宁疗护门诊,期望能满足市民更多的医疗需求,切实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网底功能。
社区卫生中心还有一块重要的功能,就是健康保健。方云芬强调嘉定区十分重视中医药服务在促进市民健康保健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嘉定区大力发掘中医流派,切实促进海派中医传承创新:一是深入挖掘本土中医流派,支持“郑氏妇科”联合兄弟省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儿科”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喜氏妇科”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嘉定区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发展。二是持续推进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探索建设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嘉定分馆及嘉定区流派传承基地,开展上海市流派传承人认证试点工作,加强“陆氏针灸”研究中心、“朱氏一指禅”推拿等中医文化基地建设,建设2.0版“陆氏针灸”文博馆。三是推动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流派工作室),目前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都设有名老中医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引入各中医流派。如陆氏针灸(南翔、外冈)、朱氏一指禅(安亭)、丁氏内科、蔡氏妇科(安亭、江桥)等中医流派。通过开设工作室、专家门诊的方式,让嘉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海派中医流派的特色服务。
同时也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嘉定区已经连续两年开办“西学中”培训班(嘉定班),培养了一批“能西会中”“强西优中”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并鼓励“西学中”人员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组建“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区中医联合体”,构建起以区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辐射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网络,15个专家团队下沉基层,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完善治未病服务网络,为中医流派传承、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文化弘扬等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