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媒体贵州行丨品文化 赏山水 在“转折之城”遵义开启醉美之旅

2021-7-20 14:07   来源:东方网   作者:施丰奕  

  1935年,遵义,一场为期3天的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贵州遵义也因此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会议会址成为了遵义市一张闪耀的红色文化旅游名片。

  2021年7月18日,“避暑度假到贵州”全国百家媒体贵州行活动走进遵义,追寻红色足迹,见证自然奇迹。

  看百年奋斗史走 新时代长征路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史称“遵义会议”。为纪念遵义会议的召开,1955年建成并开放了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内收藏了遵义会议会议室挂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部特务连印章等藏品,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

图片说明:遵义会议纪念馆内

  清晨,遵义会议纪念馆前已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排队等待参观。踏过门槛进入会址,一幢坐北朝南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当年,中共中央就在这幢小楼的二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小楼南面是一个方院,院墙上写着“红军不怕远征难……”院子里站满了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他们中有身着红军服的、有拿着红旗的、有面对入党誓词庄严宣誓的、有跟着讲解员参观游览的,媒体团在这里感受到了浓厚的红色氛围。

  走进周恩来住过的房间,老式木架床上铺着白色粗布床垫和一床灰色薄被,窗下一张红色桌上放着毛筒、毛笔、信件、马灯等物件,墙壁上挂着一桢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记录下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令大家肃然起敬。

  在遵义会议会议室,讲解员详细介绍着这里的红色故事,媒体团在遵义会议参会人员照片前驻足停留、久久凝视,通过讲解员详细了解这次会议的历史细节。

图片说明:媒体团认真聆听讲解

  遵义会议会址旁,有一颗树龄过百、身长过10米的老槐树,被形象地喻为遵义会议会址里唯一“活着的文物”。如今这颗老槐树旁还生长着一棵方向与之相反的槐树,组成一个V字,象征胜利的它们成了遵义会议会址里的网红。

  赏灵秀山水画 见证亿万年自然奇迹

  除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遵义还有接天连地的万顷竹波、绿浪翻滚的广袤茶海、雄奇壮丽的莽莽苍山、鬼斧神工的幽谷深峡、蜿蜒奔流的碧水清溪……活动中,记者团走进了山水和谐的云门囤景区。

  云门囤地处乐安江、湄江、湘江三江汇流处,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连绵起伏的山脉是一条龙,龙头在大金山,龙尾就在云门囤,而龙的真身就守护在龙王谭。这里崖竣水清,气象万千,是优良的漂流河道和河谷探秘胜地。


图片说明:云门囤

  进入云门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拥有云门囤之魂的水上大天门。大天门宽约80余米,高约100米,经历了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江水冲刷,才成为了中国第一水上石门,记者团在大天门前纷纷驻足拍照,感叹“大自然的奇迹”。

图片说明:大天门

  往前走,记者团乘上画舫游船,游走在山水灵秀的十里湄江画廊,抬头见奇峰峻秀的山景,俯首赏碧水映山的水色,两岸辽阔江色徐徐展开、尽收眼底。历经千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然壁画让记者团成员赞叹不已:“每一帧都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近年来,遵义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凉爽的气候优势,加快旅游基础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避暑旅游快速发展。到遵义,可以品尝地道的遵义美食,体验多彩的旅游线路,去漂流、去探险、去观光、去体验红色文化,过“醉美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