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引领新风尚 听专家介绍上海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新常态

2021-6-3 14:51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梦迪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上海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其中,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6月2日,上海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倪一飞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就全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如何在自身运行中践行宗旨,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全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风尚等话题,与网友们展开讨论。

WDCM上传图片

  建立高效管理体系 培养绿色发展意识

  2020年,上海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能耗和人均水耗比2015年均实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倪一飞强调,通过10年的努力,上海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清洁能源使用率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数字大幅下降的背后反映了扎实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节能政策切实落地生根。市级各有关主管部门,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已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机制和全覆盖的管理网络,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队伍初步建立。同时,制定和完善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垃圾分类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发布能耗定额、节约型机关及节水型机关建设等一整套标准。此外,全市也形成了成熟的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将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纳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专项督查、各区节能降碳考核、文明单位评选等工作。第二,实施重点治理工程,挖掘提能效降能耗等绿色发展潜力。在建筑节能方面,对党政机关要求新建建筑100%按绿建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太阳能利用项目158个,在公务用车更新配置中适配新能源车达到80%。在养成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动公共机构快递包装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市级机关集中办公点、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相继开展电子废弃物回收项目等。第三,培养绿色发展意识,养成公共机构干部职工绿色生产生活习惯。近年来,上海完成国家级和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78家和116家,完成国家级和市级能效领跑者创建12家和10家,并完成1207家节水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同时,结合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组织开展资源共享、绿色办公、低碳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等多种主题宣传活动。

  开展“光盘行动” 反对餐饮浪费

  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上海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和绿色健康食堂建设。倪一飞介绍,机关的餐饮服务方式得到了改进。在食堂内设置专窗,供应小份菜;严格执行公务用餐标准,科学合理安排餐食数量;利用食材边角料研发制作菜肴、点心;定期盘点库存,对食品原料每月检查一次保质期时限,杜绝食材霉变过期;建立食材采购与信息技术应用相融合的采购平台,食堂对每天就餐人数、消耗菜品数量进行统计,避免造成食材浪费;合理控制“大锅菜”分量,推出1215窗口和1745窗口个性化服务内容,对就餐较晚的职工按需提供“小锅小份菜”,满足用餐需求的同时避免食物浪费;此外,还加强了厨师技能培训,提高机关厨师烹饪水平,提供更可口的饭菜,尽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倪一飞表示,市级机关工作党委也积极加强宣传,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和渠道,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光盘行动,养成珍惜粮食、文明用餐习惯。同时,设置光盘行动督导员,引导大家从点滴做起、打造由“公职人员到家庭到社区再到社会”的“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示范共同体。

 WDCM上传图片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为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市区两级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都积极行动。倪一飞谈到,医疗系统在诊疗区、住院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治理;教育系统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编成教育读本;科技、文化、体育等场馆设施将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由公共机构向家庭、社区、社会辐射,取得良好效果。

  2020年,市机管局共组织生活垃圾分类检查17次,对1665家公共机构进行现场巡检,其中,市级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129家,区级1536家。倪一飞表示,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开展了分类知识的宣贯培训,分类设施基本到位,分类意识不断加强,分类合格率在98%以上。同时,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单位,通过适当方式予以通告并督促整改。此外,公共机构还组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党政机关先行”主题活动,联合发出“带头厉行节约,建设模范机关”行动倡议,组建志愿者队伍争做自觉践行者和宣传倡导者,编印《上海市公共机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地图》。

  绿色出行引领新风尚

  针对网友们热议的“135”绿色出行,倪一飞介绍,“135”绿色出行方式是指在1公里范围内的出行优先选择步行,在3公里范围内的出行优先选择步行或非机动车,在5公里范围内的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市机管局通过调研、调配相关的社会资源,在周边单位、街道、社区建立共享单车点,受到了机关干部职工的欢迎。

  去年,三省一市就长三角区域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信息互联互通、车管平台共享、建立统一软件平台、引入社会化车辆租赁企业服务、车辆使用相关费用结算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力求在长三角党政机关逐步推行公务出行保障一体化,并在实现“平台共享、互联互通、异地派遣、自动结算”等方面进行努力。除了公务出行一体化,长三角三省一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正准备签订《长三角区域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循环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行动纲要》。倪一飞强调,纲要在八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共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品质改善、生态价值提升与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的全面结合,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力争率先实现公共机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