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在沪首次召开推进全国高校侨联建设专题会议

2021-5-28 08:57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佳燕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5月27日报道:5月24日至27日,中国侨联在上海召开推进全国高校侨联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中国侨联第一次就高校侨联组织建设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期间,各省区市侨联和高校代表进行了分组座谈,交流了做好高校侨联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打算。

  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万立骏指出,构建“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是中国侨联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这三个方面力量的联动与协同,将其各自的组织网络、信息、人才的优势相叠加,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需求、高校的人才需求、新归侨的发展需求相对接,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侨胞。这个工作机制能够把国家、地方、高校对智力和人才的需求与新归侨、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事业发展的需求有效对接起来,产生倍增和聚合效应,达到多方共赢。这个机制中,地方侨联是基础,高校侨联是关键链接点,海外校友会是重要的服务对象。

  万立骏强调,发挥好“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机制的作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一是党委要加强对高校侨联工作的领导。“党建带侨建”是侨联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党委和地方侨联的党组织要重视高校侨联组织建设,共同推动相关工作。二是地方侨联要主动作为,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明确工作需求,争取高校党组织支持。三是高校应当把握机遇,发挥好侨联组织的优势,通过侨联组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要对高校侨联提出要求、经常检查落实情况。四是高校侨联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在工作全过程,要积极向党委汇报,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自觉围绕党委的部署安排开展工作。三方要加强互动,共同为新侨人才搭建平台。万立骏还要求各级侨联组织按照“三有”(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三可”(可落地、可量化、可考核)的原则做好工作规划,注重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中国侨联在上海召开推进全国高校侨联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对上海侨联和高校侨联建设工作的鼓励和推动。期待本次交流会充分展现侨联组织特别是高校侨联深入开展“红色百年、侨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风貌,激励广大侨胞特别是高校侨界人士,更加坚定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发挥聪明才智,奋力建功立业。

  会上,上海市侨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以及全国各地共14家单位作交流发言。会议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根据海外侨情变化特点进一步做好联谊联络工作安排了专题讲座。

  在26日下午的总结会上,中国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程学源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为何建”,增强自觉性;进一步做好工作谋划,明确“怎么建”,增强针对性;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起作用”,增强长效性。

  会议由中国侨联基层建设部、上海市侨联和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上海交通大学侨联和徐汇区侨联协办。全国近80所高校相关领导及31个省级侨联负责人共150余人出席会议。上海市19所高校党委或党委统战部、高校侨联负责人列席会议。

  在沪期间,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与万立骏一行见面交流,就做好新时代侨联工作交换了意见,并商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上海市基层侨联工作。上海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黄红,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党组书记、市侨办主任王珏,上海市侨联主席齐全胜等参加相关活动。

  万立骏还于24日在沪调研。在进博会场馆,他了解了进博会有关情况,并就侨联与进博会合作举办活动的可行性进行交流。他表示,中国侨联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动员侨界力量助力全面扩大开放,并希望上海市侨联积极围绕进博会开展相关活动,组织侨资企业积极参与进博会,达成更多务实合作。

  会前,万立骏还专程前往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吊唁侨界前辈吴孟超院士,表达哀悼之情并看望慰问家属。吴孟超院士是马来西亚归侨,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曾获得中国侨联授予的“全国侨界十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