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界织密协同治理安全网 沪浙两地三镇深化“十联”“六互”机制
2020-4-29 13:43 来源:东方网 作者:黄丽春 选稿:郑婕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4月29日报道:沪浙“毗邻党建”再结硕果。4月28日下午,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新仓镇,共同在吕巷镇签订两地三镇省际边界共建共治共享协议。通过制度化建设深化毗邻区域合作,两地三镇着力打造边界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以联动化、协作化、共享化的跨区域治理实践,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记者从现场获悉,两地三镇将在上海金山、浙江嘉兴“毗邻党建”合作框架下,紧扣提升“省际边界区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三镇平安建设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深化平安边界“十联”、“新新巷印”“六互”两项工作机制,搭建“互鉴互学、联防联治、共建共推”三个平台。
省际边界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地区、融合发展的交汇点、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平安和谐省际边界是关键。受限于规则不同、责任不明、信息不畅等原因,跨界治理一直是地区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边界十联”工作机制便是吕巷镇、新埭镇针对边界治理难、责任模糊等问题开展的积极探索。据了解,吕巷、新埭两地自2013年开展平安“十联”建设以来,在平安合作共建框架下,两地治理由“各自为战”变“协同作战”。日常,两地平安志愿者定期共同开展平安巡逻、巡河;在G20峰会、国际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双方主动做好“安保护城河”工程,为重大活动的顺利召开发挥好屏障作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两地共派志愿者执勤,及时互通信息,联手共抗疫情,不断织密沪浙边界疫情防控保护网。
边界地区人员交流频繁、流动性大,人户分离涉毒人员帮扶管控成为禁毒工作的一大难题。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吕巷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禁毒新举措、新机制,2018年4月,会同新仓、新埭两镇建立“新新巷印”禁毒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实现边界禁毒工作共建共管。依托信息互通、人员互管等“六互”机制,省际涉毒人群失联、失管、失脱现象消失了,管控和帮教加强了,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到100%。沪浙边界禁毒工作的有机联动,有效提升了毗邻区域社会面涉毒人员管控实效。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省际边界精细化绣花针式管理。经过多年运转,在不断解决边界治理痛点和难点的同时,“边界十联”和“新新巷印”机制也在运行中持续完善和深化。边界地区民风相近、语言相通、往来密切,形成许多千丝万缕的姻亲关系,于是,沪浙边界“娘家人调解室”应运而生。沪浙两地治安探头视频不共享,信息交流不顺畅,两地探索边界监控视频共建共享,目前正在调试推进。拓宽平安建设合作领域,创新边界法治宣传新形式,一条10里边界法治示范路出现在沪浙边界……
当天的签约,是“边界十联”和“新新巷印”机制的深化和拓展,是省际边界共治理念的创新和升级。签定协议后,两地三镇将进一步推动沪浙毗邻边界联防联控联管、共建共治共享。比如,通过综治中心平台,打通三镇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围墙”,设定等级权限,逐步实现三镇公安、司法、信访、稳定、禁毒、网格化、平安建设等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确保综治中心第一时间掌握相互工作动态、响应服务需求、核查办理结果、接受群众评价,实现精细化动态管理。
两地三镇在跨界治理领域的积极探索,推动了毗邻边界平安建设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破解省际边界协同治理难题的系列举措,助推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联动发展。下一步,两地三镇将以更加灵活精准的治理举措,提升毗邻边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两地更好地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