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精准、智慧的城市治理体系 徐汇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3.0版年内上线

2020-4-29 10:33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洁敏   选稿:郑婕

  家住龙吴路288弄御景苑小区的丁女士夫妻,都已年过70且腿脚不便,但小区暂未设立老年助餐点,丁女士便致电龙华街道网格中心,希望能提供送餐服务。接到热线工单后,依托徐汇区“一网统管”平台的大民生版块,实时精准获取丁女士夫妻俩的“家庭画像”,从身体状况和年龄等相关条件均符合老年助餐标准政策。同时,通过“家庭画像”对龙吴路288弄区域所有老人“家庭画像”进行智能分析,经龙华街道与当地居委工作人员实地调研走访,发现有12户像丁女士这样的高龄老人需要提供送餐服务。至此,龙吴路288弄御景苑小区送餐服务的“心头病”得以顺利解决。事后,丁女士特地送来锦旗。

  

  从一位老人的个人诉求到12位“沉默”耄耋的跨前服务,体现了徐汇区建设“一网统管”实战平台的初衷:从老百姓需求导向和精准匹配出发,精细刻画从社区、家庭、个人的民生需求,让数据开口“说话”,主动提供主动化、个性化“乐居服务包”。

  智能管理为基层减负

  

  疫情期间,徐汇区基于“一网统管”平台推出的“汇治理”疫情防控系统,让数字化高效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大程度用好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以及道口健康登记、“随申码”、企业复工登记、门磁报警、入境护航等市区相关数据资源,赋能疫情防控和营商服务。启动两个月以来,累计注册人数达45万,累计访问次数达9000多万次,系统累计自动审核通过居民口罩预约超过112万户,支持2.1万家企业、8548家商铺、176家重要工地复工复产复市。

  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主任宋开成在接受东方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汇治理”的上线并非一蹴而就,去年年初我们就提出智慧网格化2.0的建设,基础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赋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去年年底我们完成了网格化的升级,实现了智慧网格化平台的建设,也为上海市和徐汇区推进“一网统管”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更加为我们疫情防控期间火线上线的“汇治理”奠定了基础。

  疫情防控初期,媒体热传的一幅画——基层干部的三头六臂,非常形象的展现了当时基层干部的工作情况,要测温、要登记,还做带着喇叭走街串户,做居家观察的各种管理,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表格上报的问题。

  

  基于徐汇区“一网统管”平台的数据基础,以及较好的部门协同机制,徐汇区短短三天就开发出了“汇治理”这个实战性应用。让群众最有感受度的,就是口罩的线上预约。已完成的6轮口罩预约,累计惠及超过112万户,其中有近80%的人自第二轮预约开始便实现了一键申请。“一键申请”又是如何实现的?宋开成解释道:我们把人口库和房屋库的数据,跟口罩预约的数据做比对,实现无人工干预的自动化审批。等到第5轮预约的时候,99%都是机器自动的审核通过。在口罩预约的这件事情上,为基层减轻了98%~99%的工作量,让基层干部感觉到它的实用。随后“汇治理”还推出一系列的滚动、迭代更新一些应用,包括企业复工登记、门磁报警、入境护航等,赋能疫情防控和营商服务。

  从疫情到复工,乃至于未来的全面复学,现在的“汇治理”已经不完全只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更多的服务于“一网统管”的常态化管理。未来它成为“一网统管”移动端应用的重要抓手,与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城市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政务微信、小程序、支付宝、随身办等APP,既面向市民提供服务,又对内做好管理。

  让信息开口说话

  2019年,徐汇全区网格案事件通过移动端渠道上报的数量为16.9万件,通过感知设备智能上报达2.3万件。精准报案转化为处置高效率和市民满意度。仅以全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处置满意率为例,上升12%,办理综合考评排名全市第一。

  

  每天,徐汇全区13个街镇主要领导都会收到一张由区城运中心平台自动推送的表格。这张表格上,反映的是近期城市治理中相对集中、多发的事件和问题,以此为各街镇城区治理提供参考视角。这张完全由城市云脑根据收集和处置信息自动生成的表格,可以说是徐汇区的创新。

  宋开成告诉记者,我们借鉴了公安部门“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做法,把它运用到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老百姓的12345投诉,网格巡查员发现的问题,还有各种传感设备自动反应、自动感知到的各类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的诉求,无法做成标准化。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数据积累,建立标准化,同时建立数据的分析模型,训练机器,然后把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经验转化成一个标准,再把它变成模板。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问题,不仅仅是派单,更要解决。从发现到解决,是一个闭环,要继续延伸,要保证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对于老百姓的问题能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同时对这些问题能够调动各部门的力量,快速的进行响应,高效处置一件事。

  同时我们还要去做一些分析和研判,哪些问题比较集中,哪些问题比较棘手?哪些问题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哪些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哪些人会重复性进行某些方面的投诉和建议。所以这些问题就应该变成一种制度化的设计,智能化的设计,形成一个智能简报。我们发现,网格热线百分之六、七十的问题,都是派到街镇的,发简报给街镇主要领导的目的,是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区域的态势,能够借助数据模型来分析未来的趋势,更加准确地调度街镇的各种资源,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努力做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

  先行先试打造“徐汇模式”

  徐汇区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示范区,率先推行综合窗口改革,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目前,正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有序推进线上线下全融合,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宋开成说:“一网统管也是如此,要借助于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及时推送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对于高效处置一件事情,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来支撑,实现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

  

  作为上海市“一网统管”先行区,徐汇区以智慧政府建设为抓手,注重市区联动、条块协同、数据互联、力量整合,努力构建“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一云汇数据、一人通全岗”的城市治理体系,推动政府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依托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区大数据中心的‘三位一体’运行,做到行政服务中心在前端推进政府改革精简化、网格中心在中端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大数据中心在后端推进数据支撑精准化,推动部门之间的协同高效。”宋开成表示,“在实战应用方面,推动经验认知智慧化,把条线部门‘老法师’的经验转化为标准、固化成数据、活化成智慧,培养业务部门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思维、区块链思维,实现智慧人机协同。一网统管关键在人,既要让一线人员发现和处置的综合性能力越来越强,也要让后端专业部门的相应能力越来越专业,前端越来越综合,后端越来越专业,才能形成一人通全岗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徐汇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3.0版将于年内上线。届时,新的实体大厅将体现“科技、人文、可持续”理念,打造集专业研判、高效协同、综合决策于一体的指挥大厅新空间。

  视频/图:唐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