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道口、唐僧问、挨家查 奉贤这个镇的“战疫”很“硬核”

2020-2-7 13:59   来源:东方网   作者:奚亮、通讯员杨珺   选稿:郑婕

  东方网记者奚亮、通讯员杨珺2月7日报道:“这几天我很忧心,睡都睡不好,我也只能用这样的笨办法了。”随着返工潮的临近,奉贤区南桥镇中街居委会主任张平花心中仿佛被压了一块大石头,老小区多、商户多,这可怎么办?

  再加上已经来临的返沪高峰,防疫工作确实没有任何捷径,只能用“笨办法”。“严防死守,能封道口的封道口,不能封的一户户查,反复多次查,对于每天进出的人,不厌其烦地询问、宣传、提醒。”南桥镇各村居将“硬核”的防守进行到底。

  封道口,出入“三宝”不能少

  在新发展商业街上,6个道口已经封闭了4个,只留下2个进出的道口,由熟悉居民的保安、志愿者和居委干部轮流值守,门口还放着一张咨询台,便于来沪人员现场登记信息。

  

  其实,在南桥镇,这样的道口还有许多,而他们都标配了“三宝”:红外线测温仪、“小喇叭”和印有二维码的告知书。进入村居一律先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门口的“小喇叭”里循环播放着防控提示的《南桥防疫“九不”歌》、提醒来沪人员自觉登记的通知和村(居)委电话;印好的告知书贴在岗亭外,还有一叠放在咨询台上,为提高登记效率、避免人员到各村居聚集,南桥镇还在全区率先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在线登记了。

  据记者了解,中街居委管辖的多是开放式的老小区,出入口众多,防不胜防。于是,张平花带领居委干部、物业一起用建筑工地围挡把其他的出入口都封了,只留2个进出,每天派志愿者巡查,外卖快递一律不准送入内,由业主自己下来取。对于这一举措,大部分居民也都很理解,“你们是为了我们好,绕点路就绕点吧”。

  唐僧问,严防死守亦温情

  进门的人员让熟悉的保安和居委干部认一下,本小区居民要宣传,不是本小区的要询问,“家里几个人?出去了没有?亲戚来过吗?”“是来沪的人员登吗?记了没有?二维码扫一扫。”“每天都不知道要问多少遍,感觉自己像唐僧一样”,张平花自嘲。

    

  中街居委位于南桥老城区的中心,辖区内,沿街和商场内共有1000多户小商户,目前已经开门的有300多户。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一家一家寻访、排摸,看有没有湖北来沪的人员,其他地区来沪的也劝说自觉在家隔离14天再上班。而对于已经掌握的湖北籍人员,天天电话联系,建议他们暂缓回沪,并通过楼道党小组长密切关注有无新近返沪的人员。

  让张平花开心的是,中国黄金、红星眼镜等店铺,在她的劝说下都已延期开店,“我们就劝他们,开着店又没有客人,没有口罩增加安全风险,还要多付水电费,不划算,这几天去看了,真的都关着门。”

  小区内老年人众多,平时喜欢在街心花园里下棋、打牌、搓小麻将,或三五成群在银行门口晒太阳、聊天。为了劝阻这些老人,居委会每天都要去转一圈,去的时候兜里揣几个口罩,看到没有戴的老人赶紧给戴上。“弄到后来,老人都等在那里等着发口罩了,其实这些都是居委干部早些时候自家买的”,张平花笑着说。

  挨家查,确保疏而不漏

  “确认是四川的哦,没去过湖北哦。”“停三分钟?哪怕停一秒钟你也得隔离!”下午3点,奉贤区南桥镇光明村村委会,村主任阮伟鸿刚和派出所核对完排查的外来人口信息,由拿起电话通知一户途径湖北的居民自行居家隔离。

    

  据悉,光明村地处城乡结合部,租户多,人员复杂,地域又广。据统计,该村共有外来人口6279人,可能回沪的有2300人,近期已回沪的有178人,目前居家隔离的有7户。

  “今天早上村民反映有一辆湖北的车,因为车主关机,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联系上,幸亏是虚惊一场。”阮伟鸿告诉记者,原来,这是一辆本地人上的湖北牌照,并没有去过湖北。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全村每天有50多个人对园区企业、村民小组开展挨家挨户的排摸,每天排查完以后还要核对、确认,“宁可多跑几次,也就不能漏过一个”。另外,村里的养老院已经全面谢绝家属进入;对于房东严格落实责任,谁出租谁负责;一旦发现漏报瞒报现象将立即停发改户一切村级福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也许有很多智慧,也许有很多办法,但归根到底,还是一线人员不厌其烦地精细管理,“硬核”又不失温情,跑断腿、磨破嘴,只为了居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