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再迎“落叶不扫”景观

2025-11-25 15:1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玺撼  

  一年一度,上海全城再次迎来限定版“落叶地毯”景观。市绿化市容局昨天公布44条“落叶不扫”道路名单,和去年相比,这份名单晚了一周。

  名单公布得晚,道路保留落叶的时间也启动得晚。和往年的11月上旬就启动相比,宝山区昨天启动的3条“落叶不扫”道路是全市最早的3条,而浦东的陆家嘴西路(明珠环岛至滨江大道)、乳山路(桃林路至源深路)要到12月10日至12月25日才开启“落叶不扫”,是44条道路中最晚的两条。

  这与正在变化的气候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多种植物的确有变色、落叶延后的趋势,集中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黄增艳表示,近年来夏季的异常炎热和深秋时节冷空气的“不给力”可能是拖慢叶片变色、落叶的原因。近年常见的悬铃木叶片大多没变颜色就已焦枯掉落,也与夏季的高温、干旱脱不开干系。

  设置“落叶不扫”道路名单并负责日常管理的责任主要在环卫部门,由于存在认知“时间差”,导致往年一些“落叶不扫”道路启动和结束得太早,市民游客兴冲冲赶到现场,发现树木还没变色、落叶,而真正有“落叶地毯”时,又被马上扫掉了。

  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裴蓓坦言,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杨浦区调整了“落叶不扫”道路的管理机制,每年根据一线环卫工人和绿化管理部门反映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预测来动态调整“落叶不扫”道路名单以及启动、结束的时间。国晓路、清波路上的银杏、鹅掌楸、栾树这几年变色和落叶的时间稳定地延后了约两周,便将“落叶不扫”启动时间延后至12月1日。

  “制定‘落叶不扫’道路名单前,‘踩点’已成为共识。”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道路科负责人汤莹表示,各区结合区域特点、历史内涵、建筑风格和道路实际情况挑选与调整“落叶不扫”道路,交通通行压力较大、正在施工、较早启动行道树冬修的道路会被调整出名单。

  从2012年在闵行区试点至今,“落叶不扫”道路覆盖全市,数量稳定在40多条,树种从悬铃木“唱独角戏”增加到银杏、栾树、榉树、北美枫香、无患子、白蜡、鹅掌楸、枫杨、乌桕等“百花齐放”。

  以乌桕为例,作为上海的乡土植物,早年在上海的行道树领域应用较少。近年来,上海绿化建设将色叶树种、乡土树种作为重点,因叶片多彩而有“彩虹树”美誉的乌桕作为行道树的存在感明显增强。今年,以乌桕为特色的宾南路(南宁路至宾阳路)加入“落叶不扫”道路名单,是上海首条以乌桕为主要行道树的“落叶不扫”道路。